舒城讯(杜院生)近年来,舒城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措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县409个村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80个重点贫困村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强化政治引领,谋划发展蓝图。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定期研究、联席会议等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第一书记具体职责,细化25项具体工作任务,有效靠实工作责任。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工作思路,要求各乡镇按村制定规划、确定目标、落实项目,整合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党组织引领能力。
健全组织体系,集聚发展力量。深化拓展以“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为主要内容的“三链”建设,依托65个产业示范基地,在蔬菜、中药材、瓜果、旅游、劳务等领域组建各类产业党支部(党小组)25个,1500多名农民党员服务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引领群众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镇)村干部评优评先的“重头戏”,把26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5名成绩突出的乡镇干部选拔挂任或提拔进班子,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新进班子成员中80%以上均为产业大户或党员致富能手。同时,抓紧抓实乡土人才培养工程,累计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50人。
盘活优势资源,壮大发展基础。积极倡导村党组织发挥“首创精神”,采取“入股分红、抱团发展、托管经营、基地务工、场地租赁”等方式,依法有偿流转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房屋,通过开发建设用地、兴办产业基地、组建劳务协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以“存量”换“增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全县共有158个村通过资源盘活年均增收4万元。同时,抢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机遇,利用省市专项资金及县本级500万元/年的奖励扶持资金,累计投入4132万元,实施26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累计帮助180个基础薄弱村年均增收4万元;在全县80个重点贫困村,将光电扶贫项目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为每个贫困村新建60千瓦以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并完成并网发电。目前,平均每村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