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浩
裕安区中医药学会开展石斛种植专题研讨会。
近年来,裕安区科协认真落实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部署,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带动增收”三大环节,着力推动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以优质农业科技指导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产业发展 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扶贫不能仅靠“输血”,更要能“造血”,发展农村产业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
2018年,裕安区科协指导成立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站,包括畜禽、种植、蔬菜、茶叶、农机化等5个专业服务站,专家服务站共有成员29人。自服务站成立后,先后深入70个贫困村,通过举办讲座、现场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推广新技术,为贫困村(户)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为贫困户脱贫出谋划策。
在裕安区实施稻虾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的大背景下,裕安区科协指导成立了徽态稻田综合种养农业技术协会,依托协会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推动裕安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生产、开发、科技推广、科技培训及学术研究。目前,已带动30多户种养户脱贫致富。固镇镇军明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区科协和区农委指导下,面向60名合作社社员及当地贫困户,免费开展“皖西白鹅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专业技能培训,面对面、点对点地向贫困户讲授白鹅养殖相关技能,通过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聚焦科学素质提升 激发农民脱贫致富原动力
扶贫工作必须跟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激励和引导农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8年,裕安区科协组织发动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254401人次,居安徽省第3位,全国第10位。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裕安区农民群众在科学知识水平、健康生活能力、绿色发展意识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科普下乡、农业实用技术宣传、专业技术培训等都是该区科协长期坚持开展的农村科普活动。2018年,裕安区科协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小麦植保、“非洲猪瘟”、“皖西白鹅”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中药种植、猕猴桃栽培技术、土鸡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次,培训人员2140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项,覆盖60个村、23个社区,参加活动科技人员149人次。
2018年,裕安区科协分别在徐集镇的全红村和落水桥社区投资建设了科普中国乡村e站。目前,裕安区共有科普中国乡村e站2个、农村中学科技馆3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个、科普示范街道(乡镇)6个、科普示范社区(村)8个、科普活动站(中心、室)22个,农村基层科普阵地已初具规模。
聚焦人才培养 提供脱贫攻坚智力保障
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和农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关键在人才。如何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乡土能人,集中他们的智力优势为乡村振兴服务,这成为裕安区科协扶贫工作的“必修课”。
2018年,裕安区科协批复成立了1个学会和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凝聚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乡土技术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先后组织动员35名农技骨干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参与带动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20户。区科协、区文明办联合组建了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乡村学校开展科普服务。服务队的建成,让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辅导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科技工作者,他们扎根基层,帮助身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皋尧土鸡养殖协会的张圣尧和木本油料产业协会的唐金华。他们通过“科技服务+精准指导”模式,指导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培训5000多人次,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服务10000多次,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土鸡养殖和水栀子种植。经裕安区科协推荐,张圣尧荣获2018年度“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表彰,唐金华荣获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