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记
剧照
因创作一部反映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题材黄梅戏剧本《金刚台妇女排》需要,2019年3月,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领导、汤家汇镇文化站汪桄全站长、家住金刚台山脚下的泗道河村向导李贵怀及笔者一行五人,踏上了“登攀金刚台,重走红军路”的金刚台采风行程。
远远望去,金刚台犹如一幅立体的泼墨山水画,其画面骨骼饱满,灵动自如,朴素浑厚,大气从容。山的稳重,山的刚毅,山的坦迤,山的傲骨,可见一斑。给人一种未进山中人已陶醉的感觉。
走进金刚台,只见层峦叠嶂、壁立千仞,如刀削斧劈一般。一边是危崖陡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盘山而劈的崎岖山路,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分。没来金刚台之前,对“羊肠小道”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攀登金刚台,才真正体验了“羊肠小道”的真切感觉。金刚台的“羊肠小道”,不仅是难以行走,而是险象环生、进退维谷,稍不留神即有失足坠崖的危险。弯弯曲曲、蜿蜒起伏的羊肠小道,时而穿过乱石,时而浸入溪水,时而裸露阔地,时而隐入山林,时而悬浮山腰,时而跌入谷底。给人一种云中雾里、宛若游龙不定的感觉。
行至“四妹台”,其上方是一个瀑布群。自上而下分别为“彩虹瀑”、“龙潭瀑”、“凤鸣瀑”、“水叠瀑”、“玉带瀑”等五个大瀑布和六个小瀑布。此处,“集泉、溪、潭于一谷,融秀、幽、雄、险为一体”,成为自然山水画景观。顺着崖道缓缓前行,峰回路转、移步景换,雄奇伟岸之处,又不乏曲折迂回、清溪幽潭之地。
构成了人们形容的“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小溪弯弯曲曲,溪水汩汩流淌,潭水清澈见底,鱼儿清晰可见,瀑布飞流直下”的绝妙佳境。
登上了海拔1314米的铁瓦寺。通过向导介绍我们得知:1935年6月,中共商南县委在此处成立,统一领导赤城、赤南、六安二区及固始、霍邱等地的革命力量。金刚台40位女同志编成妇女排,负责留守金刚台、护理红军伤病员、便衣队等后勤工作。从此,金刚台妇女排就在中共商南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在深山老林里同敌人、同艰苦环境进行殊死斗争,直到迎来革命胜利。在一个叫做“象鼻山”的悬崖边,在长满橡子树的山林中,向导老李给我们介绍了一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木的小叶黄杨。老人还告诉我们,在金刚台有着为数不少的珍稀树木和花草。
经历十三个小时的艰苦跋涉,走完了9公里的行程,晚上十点许才到达山脚下。那晚,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当年红军妇女排的先辈们在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缺枪缺弹,而又要面对敌人的“清剿”、“搜山”、“密探”、“滚石头”及“放火烧山”等多种危及生命的困境下,是怎么克服超乎想象的艰难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先后救治了近百个伤病员、使六十多位重伤员重返了战场的?
如果没有“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是无法做到的!
重走红军路,牢记妇女排。大别山之旅,不虚此行。如有机会,我会再来金寨县,再上金刚台!
为纪念此次难忘的经历,即兴作顺口溜一首:
东风之意万物懂,春色已染金刚岭。
日影丽时花影暖,黛色深处峰色冷。
千红万紫亿蕊怒,景色如酒人酩酊。
余已陷入难自拔,让吾尽享勿予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