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不会改变命运

  杨黎明

  高考刚过,农村孩子未来的出路,对老百姓来说,依然是头等大事。一部分人认为,我不吃不喝也要供应孩子上学,即便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那样打工过日子。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上了大学能有啥用,孩子到城里工作,家里房子用不上,城里房子买不起。

  其实,读书会不会改变命运,与当事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农村孩子,走进大学以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城市孩子差,心理阳光,富有激情,能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变身。在大学的校园里,不仅学业好,而且人缘好,会说话,能办事,更具有农村孩子的吃苦精神,一旦大学毕业,要写会写,要说会说,要经历有经历,很快就能站到社会舞台的镁光灯下,改变自己的身份。

  读书改变命运,不只是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是改变整个农村的命运。中国的现代化要走城镇化道路,要大规模地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城镇化绝不是让农民直接进城,城市的良性发展也绝不可能以农村的日益凋敝做支撑,牺牲农村的城市发展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势在必然,而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的现代化。试想,不读书的农民何以现代化,又何以改变他们生存的空间?

  有人也许注意到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赋予新的使命。近日多家媒体聚焦农村教育,认为农村地区注重学历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有失偏颇。仔细考察现在全国部分职业教育先进县,历届的毕业生靠职业教育成才,少之又少;而仅靠职业教育一条腿走路,总是行而不远的。为什么呢?没有基础教育的底气,农村的孩子充其量只能是身有一技的农民,而不能真正成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师和主宰者。而改变农民承袭的观念与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很难想象,不读书的农民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必须明确的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良好的基础教育才能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基础教育的夯实与提升,不能只是脱离实际空中楼阁式的的纯职业技术教育,或进行作秀式的服务“三农”的所谓教改。顺应农村新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把农民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读书明理人,真正的文化引领者,真正的农业专业人才,这才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话说回来,农村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儿?答案是唯一的:读书。读书与不读书,不只是挣钱的方式不一样,挣钱的思维不一样,其生存环境、状态乃至生命的境界都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这也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农村战略。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山中跃起一灵凤——记非遗大别山民歌传承人王凤琴⊙农民文化乐园成群众精神家园⊙我市精彩亮相北京世园会“安徽日”⊙健康毅行促交流展风采⊙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生⊙母亲的话,曾拯救过我的灵魂⊙读书会不会改变命运⊙太极⊙掼蛋⊙温度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