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长高”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周华

  6月16日上午10时许,离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由广西南宁开往首都北京的Z6次“刘三姐号”列车的随车厨师苏有兴正忙着和同事一起将食材等物品从铁路站台直接推上餐车。“现在站台高度与车厢高度平齐,以前车厢高站台低,上上下下很不方便。”苏有兴说。

  今年55岁的苏有兴是一名有着38年工龄的“老厨师”,在餐车厨师这个岗位上干了足足28年。近40年的工作让他对铁路事业的变化有着更深的感受,“铁路站台‘长高’的背后,是咱们国家综合国力和铁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是那种绿皮火车,当时广西每天开往北京的列车就一趟,往返运行5天。由于没有自动化按钮、没有机器蒸箱、没有电子打火器,餐车炉灶烧煤每趟下来至少要烧500公斤。”苏有兴说,一天下来,他们要用3个煤炉做400多份盒饭,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常常累得腰酸腿疼。

  最让苏有兴难忘的还是当时的火车盒饭。苏有兴告诉记者,他的师父告诉他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餐车工作人员会在铝制餐盒里盛上一荤一素的菜品和米饭,一份份码好后推进车厢售卖,售完后再一一收回来。“有时候铝饭盒被挤扁了,我师父他们还要拿着锤子敲回去。”

  到了8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火车的餐车也开始提供点餐服务,一些经济条件宽裕的旅客开始走进餐车,“菜谱中有‘四菜一汤’‘六菜一汤’可以供他们选择,一个炒菜不超过2元钱。”苏有兴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次性白色泡沫塑料饭盒开始成为车餐的首选饭盒。

  而在那个年代,苏有兴的工作环境在他看来则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冬天胸前一团火,四周全是风。夏天如同蒸一次桑拿,浑身湿漉漉,身上长满了痱子。”那个时候,餐车的炉灶烧煤,灶头旁边连着一个煤箱,炊事员不但要做饭做菜,还要给炉灶添煤,苏有兴说:“到了夏天,我们就像在‘蒸笼’里一样,一‘蒸’就是几个小时,每顿饭做完,我们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全身湿漉漉的。”

  到了90年代,随着国内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深入进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不少列车换成了空调车,旅客们和列车工作人员的乘车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车辆的不断升级换代也带动着铁路配套设施的不断升级。在苏有兴工作的38年时间里,他见证了南宁火车站的巨大变化。始建于1951年的南宁火车站虽然在2000年和2004年经过两次大规模装修改造,但仍难满足高铁新线引入的需要。为使车站具备接发高铁、动车条件,2013年3月,南宁站开始新一轮站场改造施工,到2015年3月,改造完成的南宁站焕然一新。

  南宁火车站站长陈刚介绍,将原先的低站台加高成为现在的高站台,方便了乘客上下车,极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和出行效率。

  进入新时代,国内铁路的建设和服务也再上新台阶。高铁、动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现在高铁、动车上的送餐服务更加人性化,乘客既可以订所乘列车餐车供应的餐食,也可预订沿途供餐站供应的社会品牌餐食。”苏有兴说,“这一切的变化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的。未来,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站台“长高”背后的故事⊙安徽警方破获特大系列盗采江砂案⊙精美工艺品“闪耀”中俄博览会⊙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三年下降7.87%⊙上海儿科“AI医生”上岗能看300多种疾病⊙农业银行信用卡优惠活动⊙邮储银行六安市分行“1分乘车”⊙中国银行国内商业发票贴现⊙上交所科创板投教系列(十一)关于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的首轮问询及回复(三)⊙工行“AI投”—你的专属投资管家⊙工行积分可以兑换啦!您的积分能兑换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