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同学、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勤劳,最美的珍藏》。
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朝气蓬勃的世纪,更是创造力与新奇掌控下的世纪。科技与智慧所交织成的时代的河流,奔腾着纵横新生活,跳跃着赴往新未来。5G时代的到来,兆示着量子通讯时代新的旗帜;移动支付的普及,使经济如同人们便捷的出行,身轻如燕,飞向更遥远更有潜力的天空;AI智能化的今日,让刷脸出行的生活不再是梦想……高铁与经济齐飞,青山同绿水一脉。这些伟大成就背后,蕴藏了多少人日以继夜的勤劳与汗水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换来了如今这智慧的未来。
勤劳质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追溯数千年历史,从黄河畔的半坡时代,到唐宋时期空前繁荣,古针的锋芒刺破了野蛮寒冷的黑暗,瓷器的温润明亮了文明繁盛的将来。祖先们身体力行,传承着血肉骨子里就带来的勤劳精神。没有一次次辛勤的探索与实践,一切灵感都是空想,任何希望都会化为泡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颗原子弹在祖国西北的戈壁沙漠上扶摇升起,点亮了中国崛起冉冉的希望。若没有邓稼先、钱学森众科学家长期艰苦卓绝的坚持与勤劳的付出,第一朵属于中华大地的蘑菇云将会遥遥无期……袁隆平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在他心爱的稻田里,日复一日地观察与实验,一朝终成籼型杂交水稻,乃至更多优良的品种,用全球不到百分之十的耕地,养育了十四亿泱泱中国人民。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勤劳的付出。勤劳,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内生动力。
既然科学家们含辛茹苦地发明出这些智能机器人,是不是预示着我们即将解放自己的双手,一劳永逸?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家创造机器人的初衷,是希望减轻社会劳动力资源紧缺的负担,去完成那些琐碎反复的、机器完全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若是因为有了机器人的帮助而去放弃劳动,那便是本末倒置。机器的“智慧”是建立在人的智慧与勤劳下的,与其说科技成就未来,不如说是勤劳成就未来。劳动永远是人类最淳朴的本能与美德,失去劳动,便是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整个社会将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同学们,我们作为学生,即使学业再繁重忙碌,也要适时抽出时间来劳动。首先,劳动能够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有助于树立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劳动是一个人有所作为的第一步,如若不肯为梦想吃苦、付出艰苦的努力,那么你所有的热爱和一腔热血都将变成天方夜谭。最后,劳动使人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是一种与集体融合的方式,是一种走向社会的美好品质,是开启新生活与目标的良好开端。勤劳永远是一种不过时的时尚,永远是人们通往内心所向的桥梁。
用双手去创造,去劳动吧,每个人的步伐越发靠近心之所属。“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个人的劳动,关系的不仅是自己的进步,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一个国家的昌盛,在千千万万小我的劳动之中,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劳动不应只将眼光停留在事物表面,更应该穿过表面去透析劳动更深层的含义与价值。每一次个人的付出,也是中国梦的升华。劳动体现自我价值,体现卓越,体现未来,在汗水背后,只要想起自己的艰辛发挥着像螺丝钉一样虽微小,却至关重要的作用,便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自豪感动。
一份苦涩,一份甜美。你的所有收获,都与你如今的劳动所关联,与你牵挂一生……只有奋斗劳动的青春,才价值非凡和生机盎然。同学们,在青春年华里,劳动所播种下的未来,将是回馈你一生的宝藏。来日方长,未来可期,勤奋与劳动所沉淀的岁月,值得人倾其一生去思索、回味……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汇文中学 蒋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