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为媒助脱贫

  胡圣卫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在安徽金山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桃园里,诱人的桃子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旁边的驿站内,贫困户宣圣贵正忙着分拣桃子,等待客商收购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生态桃园早超红桃自6月1日上市,到6月5日已批量发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市场达20余万斤,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售450余单约5000斤。”舒城县张母桥砂院村党支部书记周歧运欣慰地说道。

  近年来,舒城县张母桥镇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线,以“桃”为媒的产业扶贫模式正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张母桥镇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舒城县林胜粮贸有限公司、舒城县双龙花卉园林有限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安徽省板山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为了响应党委、政府产业扶贫,带动林农共同致富的号召,舒城县林胜粮贸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为载体,根据一些产业发展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采取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现有林中栽植大油桃、雪桃和黄金蜜桃等林下经济,实现长期与短期收益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桃”产业。

  目前,在舒城县林胜粮贸有限公司的带动下,该镇已经发展3家“桃”产业大户,带动当地500多户林农脱贫致富,逐渐形成有人种植、有人销售、有人加工等产、供、销一条龙的“桃”产业。

  记者看到,端午前后,张母桥镇长冲村的曹传玉鲜桃采摘基地格外忙碌,贫困户费安根、陈宗平正采摘鲜桃。采摘基地的打药、施肥、摘桃等用工,使该村十几户贫困人员增收,平均每天工资50元以上。

  为了密切贫困户和企业、大户的利益链接,该镇结合实际,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村里的党员、致富能人、种植大户和贫困户等“抱团”发展,打造“桃”产业,推进产业扶贫。该镇天龙山专业合作社作为联系企业、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与桥梁,立足自身职能,发挥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当地群众发展“桃”产业,并努力促进技术与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紧密结合,帮助贫困群众传信息、签订单、寻市场,带动贫困户就业和产业发展,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父子“猪倌”⊙江家店镇科学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车辆价值多少夫妻双方竞价定⊙新进企业展实力⊙以“桃”为媒助脱贫⊙彭塔乡新一茬构树开机收割⊙我的童年生活⊙当时明月在⊙家风与税风⊙夏日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