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猪倌”

  本报记者 谢菊莲 通讯员 刘霞

  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马岭组村民吴泽科今年56岁,2015年因儿子吴宇飞右手残疾,家境贫困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本是一个务实质朴的农村汉子,却因为孩子的残疾与教育问题而愁肠百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时候,注重激发该户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引导该户脱贫。

  通过了解精准扶贫政策,想到儿子吴宇飞又是在安徽科技学院专学畜牧专业,吴泽科有了发展养殖的念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力支持,及时帮助办理小额贷款解决养殖无本钱的困境。在政策激励和资金帮扶下,吴泽科2016年5月成立了金寨县源泰家庭农场,2017年新建猪舍20余间,其中母猪猪舍16间,产房一间,饲养母猪16头,仔猪猪舍3间,自繁自养,成猪猪舍16间。

  “看着这一群小可爱,再累都是值得的。”养猪是个技术活,按科学养殖,母猪产仔必须安装空调。当母猪临产时,吴泽科向儿子学习技术,当仔猪产出后,吴泽科白天黑夜细心照料。日复一日,强烈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让他初尝幸福滋味。自从认准了这个脱贫致富路子,吴泽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他早上清理猪舍卫生,整理猪舍杂物,查看成猪、母猪、仔猪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晚上,又开始为明天一天的猪菜饲料做好充分准备。不管是猪菜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松。这些年,他饲养的猪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死亡现象。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生猪粪便越来越多,吴泽科又突发灵感想发展种植业,种植玉米、红薯,一方面可以使用生猪粪便做肥料,另一方面也能满足成猪及母猪喂养,还减少不少购买饲料钱,互利互补。2018年成猪存栏150头,仔猪48头,出售肥猪56头,实现盈利8万元,人均收入超过贫困达标线,2018年顺利脱贫。

  为了解决家中生猪养殖后顾之忧,在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畜牧专业)就读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吴宇飞也是勤奋苦读,钻研养殖技术,一心想着将养猪产业做大做强。在自己脱贫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吴泽科与吴宇飞还发动帮助其他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这些年,在养殖问题上,他和父亲边摸索学习边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经验和心得,并总结出一套简便易学的养殖技术。他们将这些养殖科技知识、常见病防治技术,在农户间广泛传播,引导大家一起科学养猪。目前全村新增养猪大户3户,户均养猪6头以上;贫困户中50多户发展养猪户均2头。在他的感召下,全村村民都走了发展产业、自主脱贫的道路,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父子“猪倌”⊙江家店镇科学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车辆价值多少夫妻双方竞价定⊙新进企业展实力⊙以“桃”为媒助脱贫⊙彭塔乡新一茬构树开机收割⊙我的童年生活⊙当时明月在⊙家风与税风⊙夏日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