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4日5/8   
 
“单身经济” 催生消费新商机

  本报记者 汪娟\文 袁洁\图

五7G6GV.jpg

五61300061.JPG

五61300064.JPG

五61300066.JPG

五61300067.jpg

五RWJ.jpg

  近期,《2019Q1单身人群报告发布》,据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2.4亿。不得不说,我国的单身群体数量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一个人居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的生活……单身,从原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逐渐变为“即使一个人,也要活得有仪式感”。伴随着消费升级,一个面向单身、独居人群的巨大消费市场悄然降临。不管是家电、住宅,还是快消品、化妆品、餐饮市场,都悄悄瞄准单身群体,庞大的单身人群撬动了一种新的消费态势——单身经济。

  单身人群愈加庞大

  超两亿的单身人口,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不少单身人士长舒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并非那个奇怪的个例”,而是两亿人群中的一分子。为何单身人群愈加庞大?有专家分析说,城市化进程加快、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都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的相关数据中,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单身人群越多。由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投入到感情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应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青年人步入婚姻的步伐;其次,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结婚成本越高,高昂的结婚成本使得人们对婚姻的选择更加审慎。

  另外,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根据国家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目前看来,按照22岁计算,生于1996年的人到了适婚期。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对于很多“90后”而言,晚婚现象越来越常见。

  “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一曲《晚婚》唱出了许多单身人士的心声。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婚姻观念更趋向多元化,越来越多人抱有更加包容的婚姻观。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结婚不再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前,不少年轻人“主动”选择单身。

  消费市场瞄准“单身族”

  随着单身人群的不断增加,“单身经济”已是消费巿场不可被忽视的一股力量,囊括衣、食、住、行、娱乐、社交等一条完整的“单身产业链”逐渐浮现。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管是家电、住宅,还是快消品、化妆品、餐饮市场,都刮起了“Mini风”,瞄准“单身经济”,大力推出为单身人群量身定做的新品。市面上的产品套餐也由原来的“第二份半价”“多人同行一人免单”,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单人套餐、自助唱吧和形形色色的“单身必备”、“单身之选”的迷你商品。这些变化,正折射“单身经济”的崛起。

  由于单身群体的独居状态,使得互联网、AI快速发展。一个人不想做饭,可以静候外卖小哥送饭上门。寂寞的时候,还能跟AI机器人聊天。而在消费增速放缓的今天,与单身消费相关的个性化、小众化和精致化的消费,成为不断涌现的新消费业态。

  而一份来自天猫榜单的“小报告”也彰显了单身经济的崛起。过去10年,从快消品、家电、家居,到美妆护肤,人们的日用品在集体变小、功能更细分:迷你微波炉销量增97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630%、一人份火锅销量增200%……

  有媒体这样给单身群体“画像”:收入水平上,除了在一线城市新一代消费者月收入在1万~2万元区间内占比较高之外,伴随城市等级的降低,3000~6000元月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家庭环境上,属于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基本为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目前基本上都处在在职状态,无赡养老人的压力。自己挣钱自己花,部分父母每月甚至还能提供资金支持;消费观念上,“与其攒钱买房,不如及时行乐”成为很多单身群体“口头禅”。个人决策会体现出更多的情绪化与感性化,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会降低,更注重产品品质和安全,追求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敢消费甚至超前消费成为群体“标签”。

  “单身群体是拉动消费升级的主力大军,这个趋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观点认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出现和快速发展也凸显出单身人士作为消费新势力的崛起,未来单身群体带动的消费体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单身人群也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商家发力的重点。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金女士在自己的微信标签上标注了这样的一句话。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单身女青年”,平时的收入除了拿出一部分还房贷,其他都用在护肤、看电影、旅行等项目上。有数据显示,单身消费者普遍青睐电影电视剧、旅行、运动健身,单身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兴趣浓厚,单身女性则更偏好护肤、时尚潮流和健身等领域。

  潜在的经济新风口

  “单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麦卡锡提出。他认为单身且收入不菲的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她们热衷消费、看淡储蓄,有情趣,有期待。

  而今,单身人群的增加赋予了“单身经济”新的含义。目前的“单身经济”更多是指代由于单身人群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种种商机。

  由于没有家庭的负担,单身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非单身人群。

  因此,“单身经济”的人群往往不吝消费,他们乐意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乐趣的产品或服务买单,并且乐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随着“单身经济”的发展,商机正在各产业弥漫开来,囊括衣、食、住、行、娱乐、社交等多个方面。

  在餐饮领域,从“第二份半价”到如今的日渐流行的“单人套餐”,就是对单身经济近年来发展的最直观见证之一。

  食品外卖行业也受益于单身经济,美团外卖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约为2046亿元,增长率为23%。2017年,美团外卖服务了1.3亿单身人群,单身人群成为外卖行业最重要的顾客。

  在娱乐方面,游戏成为最受单身贵族喜爱的娱乐方式。根据多数社交软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较为活跃的网游玩家中,约75%的人是“单身族”。

  在出游方面,近年来一个人的出游订单逐年上升。根据《空巢青年旅游报告2017》显示2017年上半年一个人的出游订单是去年同期的1.8倍。根据单身人群的需求推出有社交属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在线旅行平台发展的趋势之一。

  此外,在居住领域,以单身公寓为主的小型公寓、单身社交公寓愈加紧俏;小家电市场也随着单身人群的增加而快速兴起;街头迷你KTV的大量诞生……“单身经济”正在不断影响着消费与市场。

  “三成单身者每月最大开销来自娱乐聚会”“健身+宠物成更多单身者‘标配’”……中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令电商们敏锐地捕捉着中国“单身经济”每一点需求变革。尤其是随着构建大数据平台的兴起,如今大量电商平台和研究机构都在利用大数据算法帮助商家解锁单身经济需求,孵化出越来越小、越发细分的商品。

  种种迹象表明,单身人群规模的扩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消费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其中蕴含巨大消费机遇。对于商家来说,在当前的消费升级大环境下,洞悉这一群体的消费偏好与趋势,有助于在单身经济市场中抢占先机。但在一些社会学专家看来,“单身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长期看并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正能量”。

  因此,尽管单身群体拥有更强的购买力和更强的消费意愿,成为娱乐、餐饮、教育等商家热捧的“单身贵族”,但有专家对崛起的单身经济也有担忧,认为“单身经济”背后,折射了“单身困境”。如果年轻人不婚恋成为潮流,那么更长远看,会产生人口、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其它社会问题。

  单身经济(一个人的经济)是指由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商机。除了单身公寓、单身套餐持续红火外,其他产业纷纷针对单身人士推出了“一个人的经济”。

  据统计,北京、上海的单身男女已冲破100万人,我国已卷起第四次单身潮。单身浪潮在让更多父母忧心忡忡的同时,却误打误撞地激荡出“单身经济”的繁荣。 2007年,《新周刊》杂志联合搜智调查机构进行了一次名为“中国单身报告”的调查。他们从京、沪、穗、深、蓉等1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个有效样本,分析发现,其中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只有5.4%。

  这表明,现今的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除了单身公寓、高素质的单身交友网站和俱乐部持续红火外,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应当都是“想他们所想”的对口产品。将这些概念发扬光大,无疑是一块值得下大力气培育的新兴市场。

  “单身经济”一词本为舶来品,经济学家麦卡锡2001年在世界经济类权威杂志《经济学人》上首次提出“单身女子经济”的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在美国,单身女性已经成为置业群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比例上仅次于已婚人士。如今,这个群体似乎已经脱离了单纯女性的概念。

  现今的单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实力的中产阶层。比起传统观念中长相、经济双重困难,生理或心理上有双重缺陷的“被动单身者”,思想观念上的颠覆性变化是他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是自我享乐的代表,为了享受生活而主动选择单身。比起已婚人士,他们热衷消费,淡看储蓄,并且自我意识极强,对单身生活也是感觉良好。“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这样的词语正是这个群体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单身经济”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对于单身经济的产生及发展,业内专家认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现阶段,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都是造成都市男女推迟结婚的原因。对此,他们建议,社会大众应用宽容的态度去接纳、理解他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众所周知,单身一族的消费结构与以家庭为主体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有统计资料表明,单身族们的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家庭,相反边际消费的倾向却要远高于家庭。由于单身一族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阶层人群中,而这部分人除了消费顾虑较弱以外,还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这些都是单身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单身经济的生命力要想继续延续,不仅需要单身队伍的扩大,同时也需要生产者和销售者紧抓市场的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随着单身人群的逐年壮大,无形中使市场形成了一部分相对固定的、有相同特征的消费群体,这必然会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的服务类别,出现更多新的岗位,是对消费的一种促进。与此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应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变化,以满足这一群体的消费需要。就当前而言,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单身经济已在消费、投资、文化等领域全面开花。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虽然单身经济充满生命力,但其本身还是蕴藏了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单身人群带动了单身经济,但其自身也面临着单身经济带来的风险,如贪图自我享受导致的“盲目冲动消费”、无节制地花钱、储蓄倾向低等,很可能使他们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面临着没有钱花的风险。同时,一些银行通过高消费额、低利息等促销手段吸引信用卡用户,而单身人士则乐于体验“刷卡”带来的先花费后还款的快感,但超出预算的支出,往往成为其以后生活的隐患,从而让单身白领陷入生活的困境。

  因此,专家建议单身人群在消费时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以备不测,而这必然会促进单身理财领域的发展。

  来源:百度百科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单身经济” 催生消费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