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避险自救

  窦瀚洋

  最近,两个视频让人看着既揪心又欣慰。

  深圳一名9岁女孩,乘坐电梯上行时,突然遭遇电梯下坠。她马上按下所有按钮,电梯从19楼渐次滑至1楼,女孩安然无恙。

  江苏一名13岁的男孩,独自在家时遭遇火灾。看到客厅冒烟,他立刻躲进卫生间,将淋浴打开对准门缝喷洒,防止明火蔓延,同时大声呼救,最终被消防员安全救出。

  这两个孩子的一系列操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临危不乱,果断自救,而且每一步都正确利落,毫不犹豫,难怪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自救”。其中体现出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知识,即便是有些成年人,恐怕也会自叹不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知识来自学习。一方面,现在很多学校通过设置课程、举行演练活动,普及各种应急知识。另一方面,社会机构、相关管理部门,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媒介,积极传播遇险时的处置办法。深圳那名女孩事后接受采访就说了,她的自救知识,是之前参观安全展览时学到的。另外,不少家庭也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学习贵在应用。把铭记于心的应急避险知识,转化为危险来临时的行动力,这是关键。所以,对于避险知识的学习,不能纸上谈兵,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得多些实践和演练。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经常开展消防演习,有的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会组织合成演练,都很好。应急避险方面的教育和实践,就是应该多多益善,争取形成条件反射才好。

  有研究者表明,小学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相对容易接受安全指导,并能有意识地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受用一生。有的国家,公共安全教育就是从小朋友抓起,有的儿童在学龄前就接受过几个小时的安全逃生模拟教育,之后还会上各种安全教育课程,诸如消防课程、防震课程等,这样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真碰上危墙了,咱也有办法自救、救人,那该多好。

  (来源于《人民日报》)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宣城市政府考察团来我市考察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5月份我市商品房销量持续下滑⊙金安区土地确权行政审批实现“四个化”⊙六旬瓜农“码”上卖瓜记⊙绿色制造节能降耗⊙教会孩子避险自救⊙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