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忙碌叫“儿科医生”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来到六安市中医院综合门诊大楼的12楼,首先就会被它的墙壁所吸引——当清新的绿色与橙色撞色相融,当可爱的动物在绿色的草地间追逐逗趣,那一刻好像忘记了身处医院。没错,如此充满童趣的就诊环境正是这家医院的儿科。为了打造轻松舒适的就诊环境,医护人员可没少下功夫,整个12楼墙板上这些可爱的动物、花花草草都包含了大家的用心。

  儿科是个辛苦的专业。“目前,我们科接诊的小患者以2个月到6岁最为集中,这其中,又以3岁以下所占比例最多。”六安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康家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儿科在业内也被称为“哑科”,大多情况下,患儿根本不能明确表述身体的不适,这就要求医生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询问,去观察。“医生通常得从孩子一进门诊的表现和脸色就开始观察,逐步收集病情信息,捕捉点滴病情变化,做出诊断和治疗。” 康家祥说道。

  为便于患者就诊,该科还将诊疗区域细化为普儿病区和新生儿病区。其中,普儿病区将中西医结合应用到小儿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疗上,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新生儿病区则在我市最早开设了具有专科实力的无陪护病房,随着呼吸机的应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的成熟,大大提高了新生儿重度窒息、重度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危重疾病的抢救成功率。

  除了常规的西药治疗,科室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技术,配合中药口服、灌肠、穴位贴敷、耳穴埋豆、推拿按摩、冬病夏治“三伏贴”等方法,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在用心诊疗的同时,细致的护理也为患儿的健康“加分”不少。“我们科室现有19名护士,她们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突出的。”该科护士长邱登文在介绍自己的护理团队时,一点也不掩饰心中的骄傲,“相对于别的科室,儿科护理最忙、最累、最操心,从早到晚,嘴、眼、手、腿忙个不停。往往是正在一个病房给患儿换药,另一个病房又赶着要换输液瓶,所以护士只能不停地在治疗室及各个病房间来回奔走,有时几乎是小跑着来去,就连怀孕时挺着大肚子也不例外。”

  虽然事情很多,但大家干起活来却是忙中有序,干净利索。“二床、三床该换药了,快做准备。”“这是医嘱,这是药。您稍等,一会我来为孩子输液。”走在儿科病房的走廊,不时会听到护士细心的交代。

  相对于别的科室,儿科要接待的人很多,往往一个患儿就有两三个家长陪护着。高峰时,一天光是住院病人就有60余人,也就是说,护士一天至少面对近百位家长。孩子生病家长肯定着急,其中难免有脾气不好的,尤其是在需要输液扎针时,家长都十分紧张,生怕孩子被多扎几针。面对这种情况,邱登文总是提醒科室的姑娘们手脚勤快些、态度放好些,遇到脾气不好的家长更要耐心些。“与病人沟通,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心交流。”她说。

  去年10月底,该科接诊了一名小患儿。孩子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个月大小体重只有10斤。患儿家里除了爷爷,父母、奶奶均智力低弱,家庭条件极为困难。当了解到情况后,护士徐曼丽当晚就在中医院工作群和自己的朋友圈里呼吁大家的帮助。消息传播迅速,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应援,医院上下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

  这样温暖的画面,在这里已不是第一次上演。用大家的话来说,“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一样,哪个孩子生病,我们和孩子的家长一样着急。只要有一线生命的希望,我们必将尽百分百的努力。”

 

 选择年月
<2019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手足口病高发期5岁以下幼童需重点防范⊙卫生短讯⊙图片新闻⊙为农田开药方 让扶贫更精准——AI技术“下沉”助科技惠民⊙乡村治理重在抓实抓细抓新⊙河北枣强:麦收时节收获忙⊙有一种忙碌叫“儿科医生”⊙黑龙江粮食产业迈向“高精尖”⊙湖南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安徽身份证照可“自拍”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