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变新房 百姓乐安居——裕安区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李立胜
“这个房子住得很好,现在生活都很好,房子盖得很好!”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裕安区丁集镇大牛村村民刘自相嘴里说得最多的是“很好”。
家住丁集镇大牛村后郢组的刘自相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原先的土墙草房早在十年前就倒塌了,没有钱盖新房只得暂住在弟弟家。2018年刘自相户被列入危房改造对象,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刘自相自掏了一小部分钱盖起了两间四十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并于当年十月份住进新房。
“以前的房子倒掉了,我也没有能力盖,现在住进新房子,心里当然满意。”刘自相高兴地说。同时,勤快能干的刘自相通过产业扶贫,养殖鸡、鸭、猪等,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在丁集镇,像刘自相一样,2018年全镇完成2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计划,441.4万元危改补助资金全部打卡发放到户。
2018年,裕安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任务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压实责任、精准实施,全区农村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全年裕安区上级下达危房改造任务2751户,中央和省级安排补助资金共计2535.3万元;实际当年共实施3616户,发放补助资金5077.4万元,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340户。
今年72岁的吴召上家住城南镇关王庙村西平组,在危房改造资金的帮助下,他也住进了新房子,对住进安全稳固的新房子,老人非常满意。“原来住的是草房子,都要倒了,政府补贴我两万元钱,我以前自己干活结余了点钱,正好把房子盖起来。”吴召上说。
在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裕安区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全面梳理排查危房、全面精准鉴定等级,强化工程质量保障,确保应改尽改。2018年裕安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也因积极主动、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激励支持。“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我们通过调查摸底登记、建立危房台账,全面进行危房排查、精准鉴定等级,落实了五个基本、严把工程质量,严格工作程序、细化对标验收,确保全区危改成效,确保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裕安区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处主任黄继玮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