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方浩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舒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有利机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把园区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和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型农业实现富民强县的新路径。
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批准创建的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总体规划2016年经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来,舒城县立足以农业科技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创新运作机制,为园区建设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县政府投资注册金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通园区建设社会融资、基金对接、专项发展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融合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等在内共31亿元社会资金,专项用于园区创建。县委、县政府还打破编制人员限制,因事设岗,帮助园区引进各类人才40多人。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园区“一核、二带、三主导产业、四区、五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核心区4.12万亩,示范区20多万亩,辐射区100多万亩,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全国“星创天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蔬菜标准园。2018年,核心区实现年产值51.7亿元,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了发挥六安区域农业技术优势,带动大别山区,服务省会合肥,辐射皖中。
强化成果转化应用,
巧牵科技创新“牛鼻”
园区已成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投入科研经费2700万元,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成省蔬菜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7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省级审定品种5个,转化技术成果4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拥有1个有机农产品和32个绿色认证产品,科技贡献率70%以上。
园区已成为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以科技专家大院等科研平台为立足点,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园区核心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70多名,其中,国家级优秀特派员1名、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1名、市级特派员8名、特聘院士1名,首席专家3名、岗位专家15名。培育本地农民专家30人、专业技术人员8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多人。引进和组建创新团队16个,获得发明专利17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通过省“农创·新主体”等众创空间,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20多家,培育了安徽光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1家,其中省级21家。2018年,园区实现一产产值3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56亿元。
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让农民鼓起了“腰包”
以培育和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加速园区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共享化发展,形成功能清晰、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引进培育农业企业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2018年,农业企业总投资额9.7亿元,同比增长26.2%。初步形成水稻、蔬菜、水产3大主导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万佛湖”牌有机鱼、“丰禾源”牌鲜活果蔬、“过湾”牌富硒米等一大批优质名牌农产品。园区内粮食、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农村一二三产不断融合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达20%以上。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