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日五版111.jpg 533日五版111.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2348162507778609.jpg)
![533日五版116.jpg 533日五版116.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3412225002330522.jpg)
![533日五版117.jpg 533日五版117.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4605975004909915.jpg)
![531533日五版113.jpg 531533日五版113.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5566912505046319.jpg)
![531533日五版114.jpg 531533日五版114.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7271600006987340.jpg)
![5310533日五版112.jpg 5310533日五版112.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8196600003079934.jpg)
![5310533日五版115.jpg 5310533日五版115.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604/6369525588930975005856367.jpg)
搜救犬,这个名称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使它们注定与普通的狗不一样。它们果敢英勇,可以不眠不休奋战前线,它们坚毅顽强,即使爪子被磨得血肉模糊,依然奋力救人。作为狗狗,它们不仅可爱善良,更是消防员们的忠诚战友。在我市三十铺镇猴枣树村的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就生活着这样一群身怀绝技、勇敢的搜救犬。
这些聪明又勇敢的“战士”们,都是怎样炼成的呢?日前,记者来到安徽省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探秘犬营,直击这些“汪星英雄”的生活。
华东地区唯一的搜救犬基地
来到消防搜救犬基地,映入眼帘的搜救犬并没有像家狗看见陌生人那样兴奋地狂叫,相反,他们很淡定,只是淡淡地望着你,“你别看它们不吭声不吭气,基础服从、敏捷性训练和箱式搜救、废墟搜救等拿手好技,和我们战士配合得天衣无缝。”搜救犬基地副中队长李雨告诉记者,基地里的搜救犬有拉布拉多犬,马犬、德牧、史宾格犬,基本上所有的搜救犬种类都有,它们主要是承担遇到比较大的地质灾害、泥石流、塌方等搜救、搜索的任务。
据介绍,搜救犬训练基地于2012年7月建成,占地31亩,建筑面积3400平方,独立犬舍共有30间,其中6间为隔离犬舍。中队执勤车辆共有4部,运犬车两辆、运兵车一辆、生活保障车一辆。目前中队共有指战员13人,其中指挥员两人、消防士11人。中队目前在编搜救犬20只,其中马里努阿犬12只、史宾格犬5只、东德牧羊犬两只、拉布拉多犬1只。7年来,搜救犬中队先后经历了四届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搜救犬技术比武、多次参加总队地震救援跨区域拉动实战演练,在第四届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搜救犬技术比武中,经过与全国其他29个总队搜救犬队伍的激烈角逐,搜救犬中队荣获一个第一、四个第二、团体总分全国第一的可喜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目前,中队正备战第五届全国搜救犬比武竞赛。
搜救犬是怎样练成的
“搜!”随着训导员一声令下,一只马里努阿犬“嗖”地奔向训练场内的模拟废墟,不停翻越石块和瓦砾。不到一分钟,它停在一断石板处开始大声吠叫,这块石板下一米处正藏着一名训导员……这是记者在搜救犬基地看到的训练场景。
提及搜救犬,很多人都曾在电视中或大灾大难的救援现场看见过它们的身影。但却少有人知道,一只搜救犬是怎样练成的。
要想成为一只搜救犬,首先得经过层层选拔。李雨告诉记者,要成为一只合格的搜救犬,首先要出身猎犬家族;其次要具备攻击性较弱、性情温顺等特点;同时在服从性、注意力、耐久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坐、卧、靠、立、定、嗅……训练场地上,随着训导员吴志明的一声令下,搜救犬“卡卡”一口气完成以上规定动作,蹲立在地,两耳直立,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黑黝黝的光芒,只等主人一声喝令立刻闪电出击。
“一个动作需要反复很多遍,搜救犬可不是容易练成的。”卡卡是吴志明带的第一条狗,“我还记得2013年卡卡来的时候,只有5个月大,很小,在地上走路浑身都抖。”他告诉记者,其实,每条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人一样,人不可貌相,犬也是。“像我带的卡卡是史宾格犬,它最乖,最听话,性格温顺,很聪明,特别喜欢和我玩球,而我带的另一只马里努阿犬小力,你别看它瘦瘦的,就数它最凶,天生好斗,容易兴奋。”在吴志明的眼里,这些搜救犬和人一样,要想驯服它们,得对着路子来。“其实训练搜救犬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它们有的时候会像孩子一样任性,不听指挥,不按要求去做。”一般情况下,吴志明不骂也不打,而是耐心地哄它们。不过,吴志明也有生气的时候,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就会比平时大,表情也很严肃。这些搜救犬都很有灵性,会察言观色,一旦发现训导员“不对劲”,就会乖乖地完成训练。
“训练搜救犬前,对犬的选择是一门学问,跟选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李雨说,搜救犬训练的黄金时间一般是1岁到2岁之间,3个月之后是幼训,6个月之后经过挑选就是正式培训。选犬的时候主要看犬的鼻子是否灵敏,有没有搜寻的欲望,眼神是否有灵气等。如果鼻子很灵敏、搜寻的欲望强,说明犬的工作性能比较好。如果选的犬具备了一些条件和素质,经过一年多的系统训练和培训后,就能成为一只合格的搜救犬。
是战友更是家人
“金刚”“比尔”“小力”……每只搜救犬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名字,当问及名字来历时,李雨笑着说道,“其实,这些搜救犬一开始都是依据血统命名,在训导员接收后,他们会根据自己喜爱的事物或者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来命名,这是训导员给予犬的属于它们自己的名字,也是他们建立感情的第一个纽带。”
在犬队消防员的眼中,搜救犬就是他们的孩子。每天除了正常的训练和出勤外,每一位训导员还会亲自打扫犬舍,给犬喂食,定期给犬洗澡、为犬舍消毒,每年给犬打疫苗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工作。
他们是一对出生入死、可以把生命交给对方的战友;他们是在一起训练、出警,常年累月一起生活的家人。“我们基地一共13个人,这个工作脏、累、苦,而且基地与外界隔绝,除了出任务,很少会外出,搜救犬离不了人,我们的训导员都是吃、睡在这里。”李雨戏称,“我们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自我调侃的话语里却让记者听出无悔的付出。
“俗话说得好,三天不练手生,训练要坚持,箱体搜救、血迹搜寻、野外追踪、废墟搜救是四大训练项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都要训练,因为出警时的条件是不能预测的。”李雨说,“搜救犬就是我们的孩子,它们有本事,我们也骄傲。”李雨回忆去年参加一起塌方废墟搜救的事,“当时接到任务是夜里12点多,我带着搜救犬比尔,还有另外三人三犬一起迅速出发到达任务地方,当时还下着雨,经过4次两个多小时紧张的搜救,我们确认废墟下面已经救援完毕,无人被埋压。等我们回到营地的时候已经近凌晨4点,搜救犬已经累得趴倒了,脚底、身上都被废墟硅瓦划出了伤口,看着很是心疼。”
与搜救犬朝夕相处,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成千上万次地重复口令和动作,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雷鸣大雨,他们每天都要坚持训练,让搜救犬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一只搜救犬跟一个训导员,不会再听别人的口令,但由于人手不足,一个人往往要带两条犬。”90后小伙牛枭虎告诉记者,作为训导员,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这小小的搜救犬基地。经过严格的训练,搜救犬和训导员会达到“人犬合一”的境界,彼此心意相通。一个眼神,搜救犬就能读懂他们的指令;一个动作,他们就知道搜救犬此刻的兴奋度。除了工作上的互相配合,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更多的是日久生情的牵绊与感动。
基地的消防员们每天重复着搜救犬喂食、洗澡、犬舍清扫等工作,还有夜以继日地艰苦训练和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因为这些硬汉的心目中有着一个共同的梦,就是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