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5月8日,新华社及全国近百家媒体来到中国第一将军镇独山寻访红色足迹,并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与各地微友共同追忆烽火岁月。
独山镇是六霍起义的策源地、皖西革命的主战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有着众多的革命旧址和丰厚的红色文化。
革命旧址集中在苏维埃城,共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苏维埃俱乐部、独山暴动指挥部、经济合作社、列宁小学、苏维埃政府、赤卫军指挥部、革命法庭、中共及少共县委、政治保卫局。“如今遗留在镇上的九处革命旧址群,是全国罕见、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经济、文化、教育、司法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讲解员汪国玉向大家介绍道,这些旧址建筑精美,气势恢弘,兼收并蓄大别山的民居特色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自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还素有“大别山区古民居博物馆”之美称。
来到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大家聆听重温了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该旧址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先是六安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简称“四高”。“四高”是三区独山设立的地下革命活动据点。1929年间,皖西一带相继爆发农民暴动。11月7日晚,独山二乡农协会员何寿突然被逮捕,秋收起义计划随即暴露,情势十分危急。面对紧急情况,周狷之、吴干才、王义中、朱体仁、许希孟、谢正新等在这里紧急磋商,代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决定提前举行武装起义,在这里设立独山暴动指挥部。11月8日,独山15个乡10000余名农协会员包围了反动武装自卫团驻地“马氏宗祠”。自卫团头子魏祝三狼狈逃走,独山暴动获得了胜利。汪国玉深情地告诉大家:“独山暴动的胜利,为安徽武装革命斗争开创了三个‘第一’,即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不远处的原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原为火神庙、戏楼,两层,上为戏台,下面是广场。俱乐部是六安苏区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工农群众“自我教育”的组织,俱乐部的建立对提高军队文化素质、丰富苏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各项工作都起到了很大作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新成立的独山县委和县级人民政府曾在此办公。
“独山暴动与后来的霍山西镇暴动等史称六霍起义,六霍起义是继黄麻、立夏节两大起义后鄂豫皖边区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裕安区党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独山镇诞生了16位新中国“开国将军”。为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独山镇上建设了六霍起义纪念馆和纪念塔。
六霍起义纪念馆为徽式四合院内走廊仿古建筑,于2009年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市9个红色旅游首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馆内陈展分为《暗夜曙光》、《六霍烈焰》、《赤土风云》部分,再现了独山暴动、六霍起义和苏区春秋的壮丽画卷,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现了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战斗、不怕牺牲、追求光明的崇高革命精神。“缅怀先烈事迹,努力接续奋斗。”在江苏徐州创业打拼的独山人周乘宇,近期利用返乡探亲间隙再次来到六霍起义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厚重的底蕴,辉煌的历史,完整的遗存,独山被列入全国首批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重点线路,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和党员群众,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教育、传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