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碧 本报记者 宋金婷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有着48年党龄的余友胜退休后,仍然不忘初心,满怀热情,用智慧和心血描绘灿烂的夕阳美景,用行动回答了什么是岁月流芳、年华不老。
2012年,即将退休的余友胜赶上了天堂寨镇争创国家5A风景区的关键时期。建成一处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停车场,是争创5A风景区的硬性指标,首先面临着征地拆迁老大难问题。镇政府安排他负责征地工作。对此,他多次深入征地生产组,召开群众会,宣传大型停车场建设及创建国家5A风景区的重要意义,上门了解并掌握群众的所需所盼,最终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尽快规划建设一个新的农村安置点。
经过多方谋划,历时三个多月终于解决了群众住房这个棘手难题,顺利推进了征地拆迁工作,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可停放2600辆车的大型停车场,同时规划新建一处新农村安置点,建房7幢安置25户居民。现如今,这个地方凭借优美环境、纯朴民风,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览,北京、上海、山东等多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央视等多家影视传媒纷纷来此拍摄影视作品,南河组已成为天堂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退休后的余友胜没有选择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是担任了天堂寨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在担任老干支书的几年里,他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党建知识水平。同时,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进一步凝聚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2017年7月,余友胜又担任起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职务。凭借曾经分管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他在抓好关工委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重新健全完善了镇关工委工作档案。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天堂寨镇关工委工作从全县乡镇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并得到市县关工委的充分好评。他深入基层,心系群众知冷暖。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到马石等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示范点检查指导工作,组织五老人员主动联系帮扶留守儿童。他多方联系热心人士捐资助学,先后为十余名贫困大学生解除生活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担任天堂寨镇志编纂组主编期间,余友胜身患糖尿病、合并胆总管梗阻等多种疾病,但他坚持克服身体的不适,孜孜不倦地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他带领编纂组人员起早摸黑进村入户调研、搜集资料,除春节休假以外,平时节假日从不休息。每次出差到合肥、梅山调查资料,他总是兴致勃勃地期待去看看两个才几岁的小外孙,但他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这些,经常是满含歉意地给两个女儿打电话“我已经在返程的车上,下次一定去看外孙。”
经过七个月的辛苦忙碌,天堂寨镇志初稿如期新鲜出炉,并顺利通过省市县领导及专家的评审。“不做便罢,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满头白发的余友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镇志初稿通过专家评审后,他还在不断地搜集资料,完善结构和内容。
几年来,余友胜多次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而他不改质朴本色,淡然处之,“荣誉是一种鞭策,只会让我社会责任感更强,为党工作的动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