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雪彦
四月的皖西大地映山红开遍。特别是,烈士王先会长眠的地方,映山红开得更加浓烈奔放,似乎在一瞬间,时间倒回到70年前,再现烈士牺牲时,殷红鲜血浸染大地的壮烈场景。
“希望您在九泉之下一路走好,我们会保护好您的坟墓,把您不怕牺牲,敢于和敌人奋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永远发扬光大……”舒城县南港镇老岭村村民张先鹏虽然已年近七旬,但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虔诚地在墓前长跪不起,嘴里轻轻地祷告着。
张先鹏是一位光荣退休的人民教师,几十年来,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着大好年华。同时,他还是张家第四代为河北籍烈士王先会义务守墓的守墓人。张先鹏一边清理坟墓旁长出的杂草,一边讲述着他们一家四代给烈士守墓的感人故事。
“从1947年到2019年,我们一家为了一句承诺,祖孙四代为河北籍烈士王先会默默守墓,一晃已经70多年了,但为传承红色精神,我们无怨无悔,将会永远做下去。”张先鹏告诉记者,王先会烈士的遗骸是他的祖爷爷冒着杀头的风险给掩埋的,从祖爷爷那辈起,就坚持不懈在清明时节给烈士祭扫。
事情还要从1946年春天说起,当时的张家是张先鹏的祖爷爷张孔彩当家做主,他也是第一代守墓人。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个浑身是疮的年轻人,南港区政府工作人员交代,这个人是新四军第四班班长王先会,一定要把他照顾好。张先鹏的爷爷奶奶就每天用草药熬水为他擦洗,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最终王先会的病得以痊愈。由于张家是当地的一户大户家庭,而当时的南港区政府就设在张家,王先会每天都与张家人同吃同住,并且和张先鹏同龄的父亲张道荣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感情,张家人也一直把王先会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看待。
作为一名新四军战士,王先会是怎么来到舒城南港又牺牲在这里的呢?记者在采访中得知,1946年至1947年期间,晋冀鲁豫野战军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由华北挥戈南征,挺进中原,连克大别山区数十个中小县城,为开创革命根据地打开了新局面。刚刚建立的中共舒城县委向辖区的东南侧山区庐镇、城冲、杜店、乌沙、曹家河、西衖等地,派遣了六个工作队,其中晓天、梅河、张母桥归舒六、六南二县所辖,其余地区尚被国民党正规军占据。
当时,在舒城县委组织部部长侯希仁同志的率领下,由华北南下干部田太昌、郭宪魁、卫仁发和新四军第四班班长王先会等三十余人,于十月二日(农历八月十八),从舒城县委临时驻地韦家大屋经城冲出发,悄然插入国民党统治区域的舒桐庐三县边界,保卫新的革命政权。那时,南港区政府就设在现在的南港镇老岭村狮行组狮子洼,区委书记是田太昌,副书记是郭宪魁(后为区委书记),区长卫仁发兼区干队长。然而,没几天,我刘邓大军主力战略转移,国民党派兵“清剿”马槽、大小关、南港、西衖、老岭等地。敌人以南港为据点,常驻一个团的兵力,可恨的是逃到敌人队伍的乡武装为国民党正规军带路,经常对东西衖等地进行烧杀抢掠,破坏新生的区、乡政权。
仅一个多月时间,敌人就以千余人兵力,扫荡东西衖达15次之多,残杀了原南港区政府狮子洼所在地的十几名干部群众,同时捆打关押了五十多人。特别是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敌人在清剿南港区政府所在地狮子洼时,让这里人民群众蒙受了重大损失。
敌人虎视眈眈,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为保存力量,只好过起东奔西躲的日子。最可恨的是,内部少数不坚定分子开始动摇,他们向敌人摇尾乞怜,其中胡谋德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胡谋德原是我武工队队副,因为贪生怕死,于农历十月十日蛊惑一伙人杀害了王先会,烈士牺牲时年仅20周岁。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