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残 共筑美好

  本报记者 张玉 徐缓/文图

五版160631.jpg

五版19160505.jpg

五版19160514.jpg

五版19160611.jpg

五版519160401.jpg

  残联到实地核查信息。

五版519160452.jpg

五版0519160602.jpg

五版519160620.jpg

  指导残疾学生做盆景。

五版190519160441.jpg

  盲人开办理疗疹室。

五版IMG_8443.JPG

五版MG_8445.JPG

  5月19日,为第29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为“自强脱贫,助残共享”。在残疾人工作者、助残志愿者的宣导和帮助下,广大市民纷纷走近残疾人群体,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号召社会各界进一步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切实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加快向前发展。

  我市开展了系列助残日活动。在皋城广场活动现场,来自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残疾学生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些残疾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令人感动。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许多残疾人虽然身残,但却努力对抗命运的不公,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价值,丰富人生。多年来,在我市涌现了许多残疾人创业典型、好人、道德模范等。而随着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我市助残扶残的氛围也日益浓厚。

  扶残助残在行动

  在六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二楼图书室的书架上摆满了许多书籍,这些都是来自我市的爱心单位、企业和个人捐助的。据了解,在今年三月份,市政府残工委、市邮政公司联合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经过宣传启动、接受捐赠、整理信息、发放捐赠图书等阶段,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截至5月13日,共有12家单位、55位个人进行捐赠,总捐赠额7.28万元。爱心资金将全额使用,计划建设3个爱心书屋,受益残疾儿童超过1000人。

  多年来,随着惠残民生工程的实施,残疾人享受到国家的扶助政策。据悉,自2016年起,市县区政府每年拿出近2000万元用于惠残民生工程,三年来共为2.57万人次发放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为3293人次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或适配辅助器具。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项涉残政策,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六安市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办法》、《六安市加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六安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构筑了牢固的政策体系。

  自强脱贫有奔头

  家住叶集区三元镇桥元村梓元村民组的陈贞家,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在自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近二十年如一日,全身心侍候几十年瘫痪在床的80岁老母亲,使其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正常、卫生整洁、心情舒畅。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首孝老爱心的动人曲。他先后获得全国孝老爱亲之星、安徽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六安市道德模范、六安好人、六安市十大孝星等荣誉。

  2014年,陈贞家被评为贫困户,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扶助。“我想只要我还有一只手,我就要参加劳动、挣钱,尽量不给国家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年,我在照顾老母亲之余,养了一些鸡鸭等补贴家用,虽然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但也是吃穿不愁、住房医疗有保障,家庭生活一年到头也是其乐融融。”陈贞家说。

  据市残联统计,我市现有残疾人34万人,涉及全市1/5家庭,其中持证残疾人15.1万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9.6万人,三四级残疾人5.5万人)。截至2019年5月8日,全市建档立卡残疾人74150人,已脱贫56105人,未脱贫残疾人56180人(含返贫75人)。

  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以完善基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为着力点,瞄准贫困残疾人在生活保障、康复托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集中心思和精力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

  就业助残有保障

  家住舒城县万佛湖镇街道的残疾人叶德春如今已是舒城县春潮茶油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多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导致残疾。叶德春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的行动干出了一番事业,并和同样身有残疾的两个伙伴一同创业。他们三人合伙开了榨油厂。当地政府除了协调厂房用地之外,还针对他们创业的项目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为三人申请了无息贷款共计30余万元,残联发放残疾人创业资金4万元。他们三人还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他们付出了比常人不知多多少倍的辛苦,但也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力更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像叶德春这样残疾人创业并带动残疾人就业的故事还有很多。

  多年来,我市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渠道。组织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8+1项目。2018年,拨付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资金704.5万元。

  开展贫困残疾人电商知识培训。全市有1245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接受过电商培训,有39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创办网店,有776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在电商产业链就业增收。

  加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6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共安置70名三类残疾人进机构就业。

  加强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审核。2018年,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958名。

  积极组织参加“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加大就业指导和推介服务,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供求平台。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凝聚合力,持续推动新时代我市残疾人事业再谱新篇章。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利用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优势来解决难题,高位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残联改革和自身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服务残疾人能力,将残联组织建设得更接地气、更加充满活力。同时,加强残疾人事业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公益助残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捐款捐物、扶贫开发、助学等方式,参与到残疾人帮扶中来,为残疾人提供慈善帮扶,营造全社会都关心、理解、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爱心助残 共筑美好⊙全国助残日⊙惠残民生工程“幸福”残疾家庭⊙破除壁垒 共享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