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故土的心跳

  李太芳

  很多年前,我像一朵柳絮被大风刮到异乡的土地上,很有些水土不服的感觉。本期望另一场相反的风再把我刮回去,但是,风把我遗忘在那里。于是,我扎下了根。在异乡的我,由于忙回去不多,父母去世后,回去的更少了,退休后终于能静下心回趟娘家了,可我左手没带鸡,右手没带鸭,只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爱和对故土虔诚的敬意。

  为了看看故乡的变化,从车站下车后我没再叫车,就举着把雨伞,踏着扑哧扑哧的雨水走在深秋的黄昏里。心想,也就十几里路晃晃悠悠就到了。可没走多远,身后一辆小车缓缓停下喊我上车。看着车后座的两个女人,我愣了一下:我不认识她们啊!相差十几岁年龄,就是很早以前也不相识啊。可她们说:“看到你问路,再加上隐隐还有些口音,八成以前是我们那里人。上来吧,免费服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故乡没把我忘掉,故乡的人依然这么纯朴善良。

  车子在村口停下。下了柏油路,我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响在村间的土地上,心中顿时漾起赤子的幸福感。说来也怪,这条路我不止走过一次,以前怎没这感觉呢?大概是老了的缘故吧。鸟近黄昏必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啊!走一趟少一趟了,还能看几次啊。

  为了不受打扰,我用雨伞扣着头,心无旁骛地呼吸着故土的芬芳,想找回那失去多年的感觉。泥土无遮无拦地将她温馨的气息扑进我的嗅觉里,灌进我的肺叶里,融进我的血液里。接近村庄时,听见几声狗吠和牛的叫声,再有母亲们唤儿吃饭的声音。此刻,脑中似乎听见很多年前母亲喊我的声音。我想,这就是故土最有力的呼唤。故土以这样一幅熟悉的景象,迎接我这个远嫁异乡的人归来。

  看!眼前这一大片土地不就是我当年奋斗过的地方吗?当时,高中毕业没学可上的我,接受组织安排外调到这里,当了两年的生产队长。虽然啥也不懂,但领导说:“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有熟练的劳动技能,与朴素的劳动人民情怀就啥也不缺了。”带着幻想和憧憬,我到了邻队生产队长任上。我将社员的“不屑”当成了朴素的老实,把不信任当成鞭策,努力用实际行动改变人们的看法。

  不几天,社员黄满仓生病住院了,家属自然要去照顾他。可他们给队里养的小牛没人喂了,他女儿黄堂珍急哭了。我于是组织几个小姐妹利用收工后时间帮助割草。就在左边那块“四斗田”里,收割过的稻茬发出的稀稀落落的二茬稻救了小牛。我们四五个小姐妹随着脚步挥舞锯镰,左边一揽右边一割,十来步就握满一把。抹汗的工夫,眼见得黄堂珍仍是一脸苦相,我眨了眨眼睛,故意把割稻子的动作放夸张了些,招呼着小姐妹们:“看,咱们是不是像在跳丰收舞?”大家轰地一声都笑了,黄堂珍那愁苦的脸更是绽开成一朵玫瑰花。事后有人议论:“这丫头会笼络人,说不定能让大伙有饭吃。”我心说,我哪懂什么笼络啊,这都是好姐妹,一人有难,不应大家帮忙吗?

  还别说,这一遭真赢得了社员们的好评,凝聚了人心。第二年春天,我又到公社争取了几千斤回销粮分给社员,解决了青黄不接饿肚子问题。社员们感到了我的诚心,自然也把实意给了我。主动帮我掌握农时,安排茬口,建议农事......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哪有那两年的大丰收!土地是有感情的,它与人们的心是相连的。大地的脉膊也是农人的脉膊,人们重视它,它自然也会回馈丰厚。

  随着移动的脚步,我来到“洼三斗”边。在深秋的天气里,灰黄的田里立即幻化出青翠的秧苗,纷纷向我招手,像迎接凯旋的女王。当年,为了抢种赶茬口,一帮年轻人冒着高温,趁着月夜拔秧。青棵里蚊虫多啊,咬得人顾头不顾尾,又拔秧又拍蚊子,个个弄成了大花脸、泥猴子。你看我笑,我看你笑。苦中也有乐啊。第二天,谁弄来了一瓶薄荷油驱蚊子,大家宝贝似的你抢我夺,结果弄得人“秧”马翻,水花四溅。

  站在田埂上的我,满脑子浮现出当年大家劳作的欢声笑语。来自泥土的脉冲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我仿佛看见种子在人们永不疲倦的大手里被植入大地,沉入泥土深处,结出累累硕果。

  从田地转过身,我走近了弟弟的住宅。红瓦白墙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微风卷起绿波,小洋楼像荡漾在海浪中的轮船,让人赏心悦目。可眨眼间小洋楼上叠印出过去茅草房的影子。虽然相形见绌,可凝聚着乡亲们的心血和汗水啊!

  1971年的一场大水突然摧毁了我家的住房,一家八口人顷刻间无家可归。邻队的乡亲们无偿送来了一车车竹子和木料;本队的乡亲更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这家一个,那家两个,吃住了近俩月,直到新房盖好。在那贫困的年代里,这是多让人感动的事啊!在异乡的土地上,每当我疲惫不堪时,我总是会把故乡当成生命历程中的驿站,那温馨的往事就成了调养身心的最佳营养。“为什么我总是眼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诗人艾青的话与我有强烈共鸣。

  老话爱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我觉得这是对出嫁女的不公平。我们身上也激荡着先人的血啊!何况那土地上还生活着我们的亲人。这是扯不断的筋骨割不断的亲情。早年里,尽管因为所谓的“政治问题”受到过一些人的伤害,但当知道多年后他们的死伤破败、或窘迫潦倒时,我还是选择了原谅。比起故乡的养育之恩,这算啥呀!何况那结痂的伤疤早已长成了壁玉,那流血的心早已开出了鲜花。

  远离故乡这块土地已几十年了,但每次与乡亲们叙话,总离不开故土的种种。而其他话题总是疙疙瘩瘩,欲言又止。说建房吧,有挣钱的艰辛和无奈;说儿女吧,有夫妻分居两地的尴尬和不愿言说的隐私;说孙辈的学业吧,有留守儿童的沉重和悲悯。涉及这些话题时,总是充满凝重的停顿和省略。只有说起土地上的事,语势才会畅通无阻地弹跳出抒情的惊叹号。如今,党的惠农政策让大家收到了巨大的实惠,睡着了都会笑醒。

  想起故乡,让我心潮澎湃;回到故乡,如同回到母亲身旁。我敢说,只有诞生在土地上的生命,才会真正充实真正饱满。因为我们的根深植于地下、汲取着源源不断的营养。也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听见土地的声音,贴近大地的心房。

  若干年后,我愿变成故乡的一颗大树,在享受爱的同时守望我爱的故乡。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树桐花立春风⊙诗与画⊙姥姥和姥爷⊙感知故土的心跳⊙一次特别的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