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杨
“阳春三月忙春播,听俺唱段插秧歌。精耕细耙整好田,合理施肥讲科学……”这首轻快又接地气的插秧歌,出自70岁的双塘村农民徐英志口中。他曾是六安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百姓宣讲团的一员,自幼就喜爱文艺,喜欢参加文化活动,擅长编写顺口溜,把农村、农民的生活变化用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
2014年,因自己和老伴都遭受疾病困苦,上要侍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大学的孩子,“那些年家里比较困难,我有支气管、脑梗,老伴高血压,心脏也不好,主要是生病,干不了多少活。”作为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徐英志并没有气馁,扶贫干部多次帮他解决困难,找脱贫门路,“在他们的帮助下,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开始做豆腐、做卤菜。”徐英志说,村里建起了吊瓜、鱼苗合作社,自家的约8亩土地通过流转,每年每亩可收租金500—600元,“比自己种地收入多了,加上做豆腐、卤菜,2016年我光荣脱贫了。”
生活的巨大变化,更加激发了徐英志的创作热情,顺口溜、快板、三句半,信手拈来,小品、戏剧剧本也不在话下,只要有空,就会去三元镇文化站参加学习。从2012年算起,时至今日约创作作品100余篇。如今,徐英志的顺口溜已经成为乡邻津津乐道的话题。每年的农耕文化节徐英志的快板书成了保留节目。用八个字形容徐英志如今的生活,那就是“发挥余热,老有所乐。”他告诉记者,他会继续拿起手中的笔,宣传党的好政策、绿色生态叶集和农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