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叶集区三元镇稻虾共作知识授课侧记
本报记者 黄道辉/文 王丽 /图
![五版WLI_3014.jpg 五版WLI_3014.jpg](/plugins/ueditor/net/upload/image/20190516/6369363624762650009865938.jpg)
“丁教授,俺家五口塘的龙虾都有死虾,怎么办啊?”叶集区三元镇养虾户王万玲十分着急地问到。
5月11日上午。叶集区三元镇政府四楼会议室里,100多个座位,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养虾农民。
自2015年以来,三元镇稻虾综合种养业迅速发展,农民在稻虾共作、轮作中,收益大幅提升,农民种稻养虾积极性高涨。目前,全镇稻虾种养面积近25000亩。分管农业的镇党委委员刘大红说:“三元镇稻虾综合种养,农民认得上,发展也很快。但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小龙虾好养,随便丢进田里就能生长。结合正在开办的第四届农耕文化节活动,特地请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家丁淑荃来专门讲授小龙虾养殖。如果不是农忙季节,这会场挤不下。”
“你抓紧把塘里的虾都捕捞上来,乘现在价格可以卖掉。把塘里水放尽,用茶籽饼肥,1亩用100-150斤,杀菌。晒一个星期后,放水、试水后再放养虾苗。”丁教授告诉王万玲。
“俺舍不得,昨天还收了十几斤。”
“水产感染病菌,没有办法的。抓紧办,还能赶上季节。”
“养殖小龙虾,一看种苗,二看水质,三看养殖。不是丢进塘里就行的。每天都要早晨、晚上巡塘,懒人是养不好小龙虾的。”丁教授在讲授了小龙虾9个特点后,告诫大家。
“丁教授。俺家的小龙虾这天乱窜,水也被搅混了。怎么回事?”一位中年农民站起来焦急地问到。
“这几天,你可正常喂食了?”
“我有事出门4天,没喂。”
“不仅是虾,喂养其他动物都是一样,不能不喂食。这几天,小龙虾在泥里找食,把水搅浑了。抓紧分次少量替换清水,并正常投料喂养。”
课程在继续,养虾户提问越来越多。
“下午,我们到稻虾田里现场讲课。”丁教授安排到。
“俺是听讲今天安农大教授来讲养小龙虾,特地早早赶来,你看,俺本子记得满满的。”王万玲翻开笔记本告诉记者。
镇党委书记雷鸣介绍:“近年来,三元镇发挥优质水土等自然优势,围绕生态农业做种养结构调整。仅稻虾综合种养,年产无公害绿色稻谷1200万公斤,产值3200万元;小龙虾年产370万公斤,产值约5000万元。全镇有2300多户从事稻虾养殖,其中400多户贫困户投入到稻虾种养,比单纯水稻种植增收一倍以上。每年请安农大教授来三元讲几次课,提升养殖户养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