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超 本报记者 储勇
初夏时节,走进金寨县果子园乡,田野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此时勤劳的村民并没有在田间忙着插秧种田,而是精心呵护着田地里一株株孕育着希望的黄金梨树苗,他们有的清沟、有的除草、有的剪枝……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
据悉,今年以来,果子园乡已栽植黄金梨树苗多达28万株。黄金梨种植为何在果子园乡受到如此青睐?
“其实几年前并不是这样。2015年,通过深入市场调查,我们乡党委、政府开始向群众推广栽植黄金梨,但很多人都不敢尝试。”果子园乡党委书记黄大立介绍说,后来,白果村村民蔡家胜主动请缨,在佛堂坳村大柳中心村庄流转了220亩土地,首批试种了2万株,“到第三年他就喜获丰收,毛收入达到50万元,一些群众看到了黄金梨的‘钱景’,便纷纷开始追随,黄金梨种植就在果子园蔓延开来。”
黄金梨具有鲜嫩多汁、个大味美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近年来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品种水果。看到群众发展黄金梨种植的热情高涨,果子园乡决定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培育黄金梨“一乡一业”。乡长叶甜告诉记者,今年该乡专门出台《加快发展黄金梨产业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在3-5年内新发展黄金梨基地1万亩,打造“果园之乡”,并配套了一系列的奖补政策。“这让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黄金梨栽植从佛堂坳村迅速向周边村拓展。”
“山区种粮食产量低,以前我靠着种植水稻、小麦,每年最多能挣一两万元,还不算成本,这跟黄金梨的收益是没法比的。”白纸棚村的贫困户陈克发流转了20亩土地,栽植了3000株黄金梨树,他说,准备“大干一场”,让自己脱贫后的增收路走得更“稳当”。
“黄金梨见效快、效益高,三年后亩产能达2000公斤,五年后丰果期亩产能达3000公斤,按目前价格每公斤7元计算,每亩收益至少能达到1万元以上,所以村民们都在争相栽植,你家种了1亩,我家就要种两亩。”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彭作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白果村已经栽植了400余亩,预计今年全村将栽植700亩以上。
提高村民栽植黄金梨的积极性,把栽植的规模逐步扩大,这在乡党委书记黄大立看来,这只是发展黄金梨产业的第一步。“光考虑如何扩大栽植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好黄金梨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工作,既要解决种植技术难题,还要提前采取措施,畅通黄金梨集中挂果后的销售渠道。”
据介绍,对此,该乡已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工作思路并开始付诸实施。首先是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与安农大及县农技中心的相关专家对接,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提高科学栽植水平,解决种植户的疑难问题。其次是“怎么销”。成立了黄金梨产业发展协会,统一注册商标、制定质量标准、开展有机认证、申报地理标识等。在此基础上,该乡全力打造电商销售平台,目前“美好果子园”电商交易平台已搭建完毕,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着眼于黄金梨精深加工的招商也在进行中。“已有一家企业准备在我们乡建立深加工基地,加工梨花蜜、黄金梨膏、梨酒等产品。”叶甜说道。
发展黄金梨产业,目的是要促进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虽然果子园乡黄金梨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但是所带来的“增收效应”已逐步显现。近一段时间里,在白果村种植大户闫彬的黄金梨种植基地,每天都有十几名工人在忙碌着。71岁的贫困户林兴煌,在基地做一些田间管理活,每天可以获得100元的报酬,他说,这比自己在家种地要轻松多了。据了解,今年该乡通过发展黄金梨种植共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07人,已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依托产业抓脱贫,推进产业促增收,是最佳的脱贫增收路径。”黄大立告诉记者,在推动黄金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乡也在着力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黄金梨栽植,推行“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每个经营主体链接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从树苗供应、技术指导以及将来的销售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将贫困户“扶上马”后“送一程”,消除贫困户对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据介绍,目前该乡由贫困户栽植黄金梨规模达到363亩2.3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