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闪耀的“中国红”——六安维和警察黄磊建功南苏丹

  本报记者 储著坤

一版5儿童互动.jpg

  南苏丹,在赤道附近的这个国家,没有大美中国的缤纷四季,没有皖西的绿水青山。有的只是战乱纷飞、疾病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这里被联合国评估为世界上最危险、最艰苦的维和任务区之一。

  去年4月22日,六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黄磊与其他11名队友组成的中国第七支(安徽)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他们与战火、难民相伴了365个日夜。黄磊作为我市首位参与联合国维和工作的民警,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枕着枪声入睡

  “去年,我和队友从北京乘飞机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然后飞往乌干达恩德培,最后转机到南苏丹首都朱巴,几经周转来到了一片荒凉的土地。”5月8日,黄磊聊起对南苏丹的第一印象,言语中吐露出一些不可思议。

  维和警察住在联合国提供的一个大院里,宿舍跟集装箱房很相似,整个维和营区面积和六安的月亮岛差不多。营区的不远处便是一座山,当地人称为朱巴山,山上是南苏丹国防军驻地。

  “第一天晚上,我刚入睡,就听到了密集的机枪扫射声。”黄磊说,自己和队友两人迅速从床上爬起来,穿好防弹衣、戴好防弹头盔,及时电话联系其他宿舍队友,询问事态确保安全。事后才知道,当天晚上是南苏丹的国防军在追捕逃犯。由于战乱频繁,慢慢就习惯了枕着枪声入睡。

  危险处处相随

  联合国等机构在朱巴山脚下建立了两个难民营,用于救助那些受战争波及的人。其中1号营内有7000人,3号营收纳难民近40000人。

  “刚到驻地,我就上岗了,负责维持难民营治安,早、中、晚三班,每周轮换一次,早班6小时、中班5小时、晚班13小时。”黄磊说,自己和队友负责难民营门岗执勤、内部巡逻、武器禁区军警联合巡逻以及朱巴城区巡逻等。

  在难民营的行人通道,黄磊仔细核查难民进入营地所携带的物品,并收缴违禁品。由于难民营内人员来自不同派系,政治背景复杂,常有难民携带违禁物品,甚至有人将枪支、爆炸物藏在身上和随身衣物内,维和警察的人身安全面临很大威胁。

  “有一次我在3号难民营执勤,一位难民将管制刀具藏在了一捆木炭内,被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查出,他不但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暴跳如雷,拿出砍刀并煽动身边人员,蓄意攻击我们。见此情形,我立即调集身边的防暴队员,将闹事难民及时控制。”黄磊回忆执勤发生的险情时说。

  爱心捐赠儿童

  虽然南苏丹正经历战争的创伤,人民正在经受战争的苦难,但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特别是中国维和警察所做的点点滴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下转二版)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南苏丹闪耀的“中国红”——六安维和警察黄磊建功南苏丹⊙漫天飞絮何时休⊙人民网安徽频道5月9日——六安涌动返乡创业潮革命老区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前4月全市实现境内到位资金210.4亿元⊙叶露中在全市中央督导组移交问题整改工作第三次推进会上强调⊙叶露中在专题调研城市管理工作时强调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叶露中在返乡创业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