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
2018年12月14日,天气阴沉,北风凛冽。叔叔带着孤儿江小余,前往异地求读。小江家境贫寒,想到下一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不禁潸然泪下。江小余的家住在舒城县山七镇要元村,父亲早年身亡,母亲身残走失,爷爷年高多病,全靠低保维持度日,正当江小余愁眉不展的时候,江苏省常熟市百姓餐饮集团董事长曾召东来到他家,为他送来了助学资金和御寒的羽绒服。
在山七镇,提起曾召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他济贫助学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曾召东,今年41岁,1993年初中毕业,由于家境困难,被迫放弃了学业,走上了打工的途径。每当他累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就想起母亲一段萦绕在他脑海里的话:“孩子,出门打工,要舍得出力气,力气是浮财,去了再重来”。母亲的谆谆教诲,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从此之后,再大的困难他也能够顶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曾召东靠着勤奋和拼搏,一步一步开始自己的创业征程。
“机遇偏爱探索者,成功属于实干家”。经过十多年的拼打,他先后在常熟市开了三家餐饮连锁企业——百姓饭店,年营业收入近亿元,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成为常熟市饮食行业的领头羊,赢得了“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的荣誉称号。
事业有成的曾召东,秉承乡土情怀,穷不失志,富不忘恩,时刻牵挂着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他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春风送来清爽,幽兰袭来芬芳”。曾召东先后当选为常熟市餐饮业商会副会长、舒城县第九届政协委员、第十届人大代表。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人的富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你为这个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这是曾召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资金的积累,年龄的增长,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在他心中滋长,几年来,他先后把家乡的父老乡亲200多人带到常熟打工、创业。这其中有几十户贫困学生家长员工。成为山区富有爱心的致富带头人,更是岁物丰成的一张响亮名片。
崇德向善,则是曾召东为人处事的一贯哲学。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但坚持不懈做好事,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自从2012年以来,他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对山七镇困难户进行一至两次看望和慰问,累计献出慰问金及物品近五万多元。
曾召东常常和身边接待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困难儿童最缺的不是正常的吃喝穿,更多的是缺少情感上的沟通,精神上的关爱,正常人格的培养。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曾召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直以来,他经常带着爱人和一双儿女,走进困难儿童家庭,和他们谈学习讲抱负,鼓励小朋友战胜困难,并记下孩子们的联系方式,每到逢年过节他总与这些困难孩子相聚一起,欢庆佳节。这一次次真挚的关怀,一幕幕感人的行动,无不使这些儿童的心灵得到抚慰。
山七镇燕春村有一名女孩叫汪晓玲,幼小失去父亲,母亲也因身患重病撒手人寰,小汪孤苦伶仃,艰难地读完了小学,家庭再也无力支持她读书了,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曾召东二话没说,就在山七镇关工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亲自登门送上慰问金和新衣服,供晓玲开学之用,并承诺该生今后在学习阶段中所需的费用由他承担。从此之后,曾召东把汪晓玲的学习和生活常常牵挂在心,不断送上学习、生活所需经费。寒暑假期间,还把汪晓玲接到家中吃住,临走时给一些零用钱。小汪完全融入了曾召东的家庭,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逢人就说:“曾叔叔给了我新的生命和新的生活!”
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走得更远;人,也只有不断回望,才能认清前进的方向。曾召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致富思源的深刻含义。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