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智慧学校?
智慧学校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升级阶段,是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1.0提升到2.0的重要举措。智慧学校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主要业务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深度融合,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促进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2.智慧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实现安徽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3.智慧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统筹规划,统一规范;重点农村,整体推进;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多元投入,分层负担。
4.智慧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有哪些?
2019年,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为重点,全市建设智慧学校125所(其中霍邱县41所、舒城县39所、金安区24所、裕安区12所、叶集区9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覆盖率达到50%。
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21年,完成50%的非贫困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5.智慧学校建设内容有哪些?
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6.智慧学校建设包括哪些重点工程?
智慧学校建设包括七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中小学校智慧管理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智慧学校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7.智慧学校建设的技术标准?
依据国家教育行业标准、《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依托省级两平台,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智慧学校基础服务平台。
8.智慧学校建设的资金筹措方式?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分担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相关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筹措机制。省级财政主要保障智慧学校省级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乡村智慧学校建设奖补,市县政府保障智慧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法依规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谈判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和参与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管理服务以及个性化资源建设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