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裕安区独山镇黄家窑村,63岁的老艺人卓顺安正在制作传统陶器“火篮盆”。
卓顺安13岁进陶瓷社当学徒,至今已经50年了。陶瓷社解体后,桌顺安在自家院外建了一个小土窑,烧制一些陶器,主要品种有火篮盆、香炉、花盆、菜盆等,都是大别山区一带传统日用品,主产的“火篮盆”是冬天烤火用具,也是当地百姓陪嫁必备之品。从附近山上运来黏土到制坯成型再到烧制,所有工序都是卓顺安一个人完成,一年烧制陶器数千件,利润仅两万元左右。他说,烧窑做陶器,不仅要体力还要靠技术,虽然收入微薄,但每年有成千上万件出自自己双手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也体现了老手艺的价值。
如今,卓顺安和老伴依旧居住在50年前的土墙瓦顶老屋子里,土墙全部采用当地特有的黏土修葺而成,屋顶红瓦,全部为自己烧制而成,内部支撑均为竹木结构,房间冬暖夏凉。全村现有这样的传统建筑26栋,2017年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
与卓师傅相邻的还有一位64岁的老同事艾景富,也和他一样烧窑制陶,一年生产上千件花盆,销往周边市场。
山清水秀的村落里,用残次的陶器垒砌而成的院墙,特色鲜明;两座土窑炉,饱经沧桑;两位老艺人用勤劳和智慧坚守着一份珍贵的匠心。 (郑金强 马家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