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老年抑郁”

43000049五版4.jpg

43000051五版2.jpg

430000526日五版1.jpg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寿命的增长,老龄化社会逐渐向我们走来。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无子女依靠的老年人数量将超过7900万,独居和空巢老人占54%以上。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也需要同样重视,老年抑郁症日益突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期,让小编带你一起来聊聊老年抑郁症,如何关爱老年人,走近老年人的心房。

  抑郁症这个词近些年来,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认为抑郁症通常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挂上钩,却很少和老年人联系上,其实不然。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懒言少动、思维迟钝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是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被称为心灵的“感冒”,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据中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大约15%患有抑郁症。有关资料表明:55岁以上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50%~55%。

  近一半以躯体不适为主诉

  我们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应该是儿孙满堂,安逸富足,呼朋唤友携伴出行一览祖国的大好时光,好不快活。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家中以前爱唠叨,开朗无比的老人,突然一段时间性格变得异常,不爱说话,易发脾气,不愿外出,思想悲观,身体哪哪都不舒服,到医院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老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是老年抑郁的早期症状。

  65岁的周大妈就是如此。近半年来,她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胃部不适,有时还心慌胸闷,食欲逐渐下降,曾先后多次前往综合性医院呼吸内科、心内科等就诊,并未发现身体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医生均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一直不佳。

  “连医院也查不出来问题,我得的肯定是大病,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周大妈拒绝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要求儿子带着她再到其他医院检查。这让周大妈子女也倍感苦恼:母亲检查不出病,难道是在装病吗?

  在朋友的建议下,周大妈慕名来到市二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经心理测试、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抑郁症”,原来经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才发现,周大妈平时除了有胃部不适、心慌胸闷等症状外还有睡眠差、心烦意乱、不开心等症状,只不过自己没有注意而已。后来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一个月后,周大妈不仅胃部不适、心慌胸闷等症状消失了,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人也开朗了,家人感谢不已,直呼要是早点来看就好了。

  “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具有隐匿性,老人一般不会主动表达心情不好,而是会反复诉说各种不适。”市二院精神科主任、国家心理治疗师余万庆告诉记者,“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消化系统最常见,比如便秘、胃肠不适等,主动要求治疗,但往往否认或忽视情绪症状,只认为是躯体不适引起的心情不好。但其对躯体疾病的关注和感受远远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过分的担心。辗转于各大医院,遍寻名医,进行各项检查,结果问题不大时,会拒绝相信检查的结果。要求再到其他大医院、其他科室检查,也会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不认真、不负责任等等。”

  老年人抑郁症比例远高于年轻人

  有研究调查表明,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年轻人,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抑郁症的比例更为突出。有些老人患严重的抑郁症后,由于没有及时就医或做好预防工作,自杀身亡的例子时有发生。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典型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言语活动减少等,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常不太典型,与青壮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别,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的主诉较为多见。

  余万庆告诉记者,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有焦虑和激越,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期痴呆相鉴别。痴呆多为不可逆的,而抑郁则可随着情感症状的改善会有所改善,预后较好。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下,自杀率较高,因此患者家属需加强关注,严密防备。

  此外,抑郁症还会表现出一些常见的躯体症状,例如:疼痛综合征,如头痛、颈部痛、腰酸背痛、腹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如胸闷和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面红、潮热出汗、手抖等。此外大多数人还会表现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且易醒,早醒等。体重明显变化、性欲减退等。

  然而,多数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50%以上老年患者就诊首选并不是精神科,多数是因睡眠障碍来寻求治疗,或是自觉情绪低落、烦恼等情况。还有一大部分的患者不好意思就诊,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病,不知道通过吃药可以治愈。“老年抑郁症的危害性不容忽视,严重者会有自杀、自残倾向,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余万庆说道。

  治疗与关爱“双管齐下”

  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淡化,如职业生涯结束、经济收入减少产生失落感,以及多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退化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期忍受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孤独、缺乏交流、社会生活面的狭窄、亲友离世的创伤等等均可导致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发生。

  余万庆告诉记者,抑郁焦虑的生理学基础大脑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减少及其受体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心理障碍的物质基础。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改变尤甚。“我们医院老年精神障碍科是六安市重点学科,编制床位有60张,但是常年住院患者床位可达90张左右,床位使用率达到150%,近一年来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210人次,门诊治疗老年抑郁患者3600人次,临床治愈率达到95%以上。”

  据了解,目前,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属于治标又治本的办法,疗效远远高于单用抗抑郁剂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改善预后,有助于预防复发。还有,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脑循环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

  此外,家人及朋友的关心及鼓励也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当老人发现自己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家属发现老人有情绪异常时,要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的关爱是最好的良药。专家建议,作为患者的子女,应该多去关心老人,多去陪伴老人,理解和包容老人的行为及情绪,而不是批评。如果老人有自杀倾向,家人要特别注意,务必24小时关注患者,及时带老人就医。日常可以带老人多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中。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透视“老年抑郁”⊙老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抑郁了⊙缺爱,才是老年抑郁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