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市人社局招才引智工作纪实

三42800107.jpg

三42800108.jpg

三42800112.jpg

三42800114.jpg

三50400193.JPG

  3月底,以“新时代、新形势、新突破”为主题的第十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会在上海举办。会议聚集了众多知名学者、高层次人才,还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创业者携优质科研成果和成熟项目参与对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峰带队参会,并作为唯一城市代表,在开幕式上宣传推介六安市招才引智计划,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则事业兴。围绕服务六安绿色振兴,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强磁场”,为六安绿色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主动出击,聚力招贤引智促发展

  3月31日,以“六安市2019年春季招才引智”为主题的2019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专场招聘会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举行,市人社局组织我市博微长安、长安专用、中财管道、迎驾集团等14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500多个岗位。

  为实现供需精准有效对接,在招聘会前期,市人社局联合安徽师范大学梳理汇总该校2019年毕业的422名六安籍学子,重点推送招聘信息。获悉家乡企业前来招聘,他们积极参与招聘会并投递简历。当天用人单位共收到求职简历300多份。招聘会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科创中心、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六安大学科技园还现场宣讲六安的双创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近百名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前来咨询。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六安亟需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保障。为解决高端人才匮乏对发展带来的阻碍与羁绊,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在深入走访调研、收集整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带领本地企业“走出去”组团揽才,收效明显。

  3月29日至4月2日,我市博微长安、长安专用汽车、迎驾集团、六安钢铁控股、九仙尊等15家知名企业在市人社局的组织下,先后参加了第六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巡回招聘会-吉林站、重庆站和武汉站。共计收到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13所高校的毕业生求职简历156份,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146人、专科生2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6人。

  强化招才引智,需要凝聚工作合力。由市人社局牵头的六安市招引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专业招商组的各成员单位将招才引智作为重点工作,主要负责人为招才引智第一责任人,积极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每季度由市人社局牵头召集会议,共同研究招才引智工作。在此基础上,市人社局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展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才聚才成果,宣传六安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的战略,以及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等相关政策,营造了共同关注引才引智的良好氛围。

  搭建平台,为人才创造更多用武之地

  霍山石斛是安徽乃至全国的特色生物资源之一,长期以来,霍山石斛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研发体系不健全,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今年,通过前期的积极沟通对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拟在六安设立基于霍山石斛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院士工作站。毫无疑问,这将对促进霍山石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尽快促成这一事项,目前,市人社局及其牵头的六安市招引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专业招商组正在积极对接推进过程中,争取尽快达成建站条件。

  招揽人才不是目的,运用人才,发挥人才潜能,推动发展方向是根本目标。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围绕我市工业产业及特色农产品、红色资源等优势,在大力引进行业杰出、领军、拔尖人才和团队的同时,积极通过申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完善创业园孵化器、创业中心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能和事业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服务六安绿色振兴中施展才华,在才能绽放中实现价值。

  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例,截至目前,我市成功推荐安徽迎驾集团等4家企业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设立省级博土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以来,累计共招收18名博士进站工作,目前在站博士6人。博土后科研工作站与企业研发接轨,致力于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的舞台。

  搭建聚才平台,营造“人才磁场”,人才近悦远来。4月8日,寰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倪凯来六安对接交流,就该中心与六安大学科技园合作、氢能源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高创项目的精准招引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合作工作机制,现正在深入对接过程中。同时,与上海高创会上路演的101个高创项目正在进行一对一对接,以电话、邮箱、微信等多种形式保持着密切联系,有望在高层次人才投资项目的引进上取得新突破。

  育才留才,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攻城容易守城难”,对于人才引进工作而言亦是如此。将高层次人才引进我市之后,真正留住他们,也是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2017年起,我市建立了政府特殊津贴制度,计划用5年时间,在相关领域选拔200名优秀人才、100名左右领军型人才、一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对于入选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六安创新英才”“六安创业英才”的各类人才实施资助。每年择优资助一批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研项目,有重点、有计划选派部分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到省内外著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参加学习培训、专题研修和科技合作、学术技术交流等活动。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近年来,我市人才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出台的吸引大学生、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从教育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极大地激发了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来六安干事创业的意愿和热情。2018年,大学生引进专项资金共为101名大学生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贴达318万元。

  与此同时,市人社部门进一步强化举措,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平台,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市级9个。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金寨技师学院被列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并获批“家政服务业省级实训基地”。此外,围绕绿色振兴,依托自然资源与交通区位优势,推进技工大市技能培训工程,着重培养聚集一批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推进生态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全面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大力实施政策引才、平台聚才、资助育才、创新用才、服务留才五大工程,深入推进技工大市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市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人才工作所产生的“磁场效应”不断为六安绿色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选择年月
<2019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彪炳史册永载千秋——浅说立夏节起义的历史地位和成功经验⊙为绿色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市人社局招才引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