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子)“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开展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服务企业团队,赴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及时办理涉企问题等,积极深化投资审批、涉企收费等领域改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为发展改革注入活力和动力。
具体工作中,市发改委会同市产投公司共同起草了《六安市产业投资基金子基金设立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印发实施。申报获得2018年省“三重一创”相关支持事项资金7813.2万元,安排下达市级“三重一创”专项资金2935万元,积极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研发。帮助金安区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获批第三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帮助恒源机械获批安徽省水利机械工程研究中心,帮助皖西学院获批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帮助金寨县光伏扶贫电站智慧管理平台等5个项目共获得2018年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50万元,帮助中徽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700套智能工业自动化焊接机器人项目获得2018年省工业“三高”资金200万元,支持六安城市云计算中心有限公司六安市云计算中心一期获得2018年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160万元。
聚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施行政府核准投资目录清单,清单之外一律实行备案制,不再将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资金信用证明、融资意向书等内部事项作为审批前置要件。企业可按要求自行编制项目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不再强制要求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建立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将所有行使行政权力、向企业收费的市直部门和中央、省驻六安单位纳入清单管理,每年对清单动态调整、精简“瘦身”,2018年清单数目由建立时114项减少到51项,减少55.3%,每年可节约企业成本近亿元。其中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38项下降到14项,降幅63.2%;政府性基金由8项下降到7项,降幅12.5%;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收费由61项下降到23项,降幅62.3%。落实降费减负政策,连续四次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户用电价格,实行城镇非居民用气量价挂钩政策,两次降低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年节约用电用气成本3.4亿元。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利用“信用六安”网站、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共享服务管理平台“一网一库一平台”,归集全市1.2亿条公共基础信用数据。全面推动联合奖惩、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诚信“红黑榜”等信用应用,开展“江淮风暴”行动,打击失信被执行人,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持续开展多形式送政策进园入企活动,积极主动开展调研工作,通过深入园区和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情况、听取企业呼声建议,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面,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省市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与此同时,也将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力度,突出项目质量,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基础、前期工作推进程度等实际情况,帮助完善项目谋划生成机制,用足用活各级专项引导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