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 培养习惯

  晁文霞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以成为父母捕捉的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一样,父母对孩子的一个表情、一次抚摸也都会成为亲子来往中最有效的力量,敦促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诲中的细节就相当于这里所说的“细流”、“跬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应该在细节方面形成良好的规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影响孩子,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需要注意细节。比如,公共场合你大声喧哗吗?用过的东西你会放回原处吗?在家里尊重长辈了吗?说话算话了吗?在孩子面前吵架了吗?带着孩子过马路闯红灯了吗?……这些生活中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细节做好了,对孩子都是无声的教育,孩子会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积累起来就是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为了给孩子节约时间,在吃饭时把饭给他盛好;睡觉前,把洗脸洗脚水放好;早晨把要穿的衣服给他准备好……直到有一天,孩子把这些自己的事都当成我们应当做的事情了,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时,我们才猛然醒悟,以后再也不能帮他们了,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需要的不是父母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而是父母具有对孩子的良好的感染力、引导力和细致的行动,看这样两个案例:母亲甲带着四岁的儿子小康洗菜、做饭、用餐。整个过程从坐在庭院里剥豆荚开始。母亲说:“小康,你拿条小凳来给妈妈坐,妈妈的脚蹲痛了。”“噢,我去拿。”“妈妈,给你!”“哦,谢谢小康,小康真乖。”“妈妈,我也来剥豆荚!”“好的。”“哇,小康剥了一个这么大的豆荚呀!这么大,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有五颗。”“哦,小康能干,能数五颗豆子了。”“妈妈,这个豆荚这么小呢!”“哦,这么小,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两颗。”“噢,大豆荚包着五颗,小豆荚里包着两颗,五颗多还是两颗多呀?”……菜烧好摆到桌子上,小康爬到凳子要去舀菜吃,母亲说:“小康,今天你舅舅要到我们家来吃饭,舅舅是客人,应该等客人来了一起吃,这是礼貌。”“懂礼貌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吗?”“是,小康真聪明,小康是最聪明的孩子!”

  母亲乙带着四岁的女儿小慧洗衣、做饭、用餐。整个过程从站在洗衣池边洗衣服开始。小慧拿过一只袜子学着妈妈擦肥皂洗起来,母亲厉声说:“别动!去玩去!”小慧放下袜子呆了一会走开了,用一根棒子去拨大盆子里的小鸡。“别动!弄死了!”母亲又严厉地说。小慧放下棒子走到洗衣水流出的水池口去玩水,一会儿就把裤子玩湿了。“你能不能老实一会?看,裤子全弄湿了!”母亲走过来“啪”的一巴掌……不声不响的小慧这时“哇——”的一声赖在地上哭起来,大而单调的哭声在这个庭院里孤零零响了半晌。母亲骂一句:“死哭!”然后,并不怎么理会孩子。饭还没有烧好,两碗菜上桌,小慧便爬上凳子一人吃起菜来了。吃得桌子上沾了许多菜汤菜碎,待父带着客人回家吃饭,桌子上已“半边席散”。

  在这里,母亲甲能在细节上利用许多机会教育孩子,调动情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母亲乙只图自己干活自在,把孩子遣在一边就算没事了,结果孩子可能因不能参加感兴趣的洗袜活动而失去了一个智力发展的机会;因受到母亲不恰当的呵斥而情感受到压抑和扭曲,萌发一定程度的反感、敌视、怪癖心理;因受到吃菜的放纵而增添了对事物与礼貌的违昧。

  善言,春风化雨,一箭双雕;不善言,一举不得甚至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一句轻声问候、一个亲切举措也会成为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强音,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消失的记忆。

  大凡成功的家庭教育,总结经验起来,都是细枝末节。可以这么说,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是从细节抓起的教育。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件件都是大事。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吼不骂,如何辅导孩子作业 ⊙一路花香⊙注重细节 培养习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