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提升综合指数打造淮河经济带新生态

  本报讯(刘瑞 记者 宋金婷)近年来,我市加大投资,着力提升综合指数打造淮河经济带新生态。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项目资金50.45亿元,年均投资10亿元以上,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河湖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指数。适应水情变化修编我市城市防洪规划,全面完成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任务,完成5项进一步治淮工程、22条中小河流治理,23条小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8.47平方公里,经过治理的城镇和主城区形成20~50年一遇标准防洪闭合圈,经过治理的中小河流防御标准提高到10~20年一遇。

  提升水资源“硬核”指数。近年来,我市河流湖库优良水质、水功能区达标率、用水效率稳步提升。2013年~2017年,我市Ⅲ类水比率从73.4%提升到87.4%,年均增长率为34.7%;水功能区达标率从60%逐年增长到92.5%,年均增长率为13.5%;人均年用水量从559.4立方米下降至490.1立方米,年均下降率为3.1%,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率分别为9.7%、7.9%;河流湖库劣Ⅴ类水质比率从12.1%下降至2.7%,年均下降率为19.4%。

  提升河湖“管护”指数。聚焦河湖生态养护巩固提升管理,全域落实河湖长制,制定实施《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实施意见》等,共完成涉河建设项目审查9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达标水管单位7家。扎实推进河湖管理各类专项行动和划界确权工作,持续巩固固体废物排查、垃圾围坝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等专项行动成果,确保河湖生态面貌常养常新。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我市提升综合指数打造淮河经济带新生态⊙叶露中就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调⊙叶露中在全市庆“五一”暨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强调始终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付新安主持召开市政协党组会议⊙付新安主持召开市政协五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