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4月22日头条——安徽六安: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

  人民网记者 李家林

  巍巍大别山下,滔滔“淠史杭”畔,清明时节,登临六安市金寨红军广场,记者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激情昂扬的红色岁月。

  红色基因是安徽六安最鲜明的精神底色。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新中国的成立,六安“30年红旗不倒、30万先烈捐躯”,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红军的摇篮、苏区的典范,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解放大军战略决战的前进阵地,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3年前,也是在春光明媚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4日来到金寨县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基因咋传承?和平建设时期,这里重整山河,建成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灌区——淠史杭,让荒岗薄岭变成千万亩良田。改革攻坚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振兴,奋力推进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

  英雄从未远去,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愈久愈烈。

  30万先烈捐躯

  每处烈士墓都有百姓守护

  红军广场依山而建,逐级登阶,每一段台阶的数量各有不同,寓意着金寨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同贡献——59级台阶,寓意着在金寨县诞生的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10级台阶,寓意着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青年参军征战,为国捐躯……

  在10万名金寨县烈士中,有600多名红军战士在85年前牺牲于乌凤沟战斗。1934年12月3日凌晨,红25军82师800多人行至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时遭到伏击,仅200多人突围,师长周世觉阵亡。

  郑长林那时年仅13岁,亲眼目睹了战事的惨烈。郑长林和山民们乘着夜色偷偷挖了几个坑,将烈士们的遗体分别掩埋在乌凤沟的几处山坡上。从那以后,郑家人和红军墓结了缘。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然后是郑以清、郑为栋。85年间,郑家4代接力守护着长眠在此的革命烈士。2002年,洪学智将军回乡省亲时,得知了郑家为红军义务守墓几十载的事迹,提笔写下“红军烈士墓”的碑名。

  现在乌凤沟的红军墓已广为人知,常有人自发前来祭拜。2007年,这里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当地政府在此建造金寨县乌凤沟革命烈士纪念园。

  义守烈士墓的故事,在六安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六安市金安区梁家冲黄克胜一家3代,义务守护无名烈士合葬墓近60年;霍山县磨子潭镇乡民黄敦云,义务清扫青枫岭磨子潭战斗纪念碑25年……

  “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这里每一位百姓的血脉。”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蒋二明说,六安市有30万先烈捐躯,每个村庄、每片山林都有先烈英勇战斗的足迹。蒋二明等党史工作者走访时发现,六安每处旧址遗迹都有老百姓自发在守护!

  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的印记随处可见,这是红色传承最便捷的平台、最真实的课堂。六安市委党校副调研员、教务处副处长王晓峰说,六安开展“菜单式”和“订单式”教学,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

  六安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国家水利风景区,苏家埠战役纪念馆与淠史杭工程展览馆隔路相望。

  苏家埠战役,是“是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

  “一支装配较差的红军,何以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蒋二明说,这是因为红军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人民网4月22日头条——安徽六安: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入户宣传 构建和谐⊙我市将举办茶叶手工炒制职业技能大赛⊙我市晒出扫黑除恶成绩单摧毁7个黑社会性质组织 打掉50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及团伙⊙一季度我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1亿元⊙舒城将投资5亿元治理朱槽沟河和民主河⊙金安“三种模式”流转经营用活农村土地⊙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突破4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