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傅婷 孙晓明)近年来,金寨县不断改革编制核定政策,优化教师均衡配置,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教师编制改革。科学核定编制。2009年,省下达金寨县中小学编制6086名。随着均衡教育发展任务的推进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增多,城镇学校学生数剧增,城乡师资配置急待优化。2013年10月,该县编制、教育、财政、人社、监察等部门配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编制工作调研。对城乡新建和扩建学校,每一学年度依据学生数从单列编制中核增学校编制,同时对撤并或布局调整学校的结余编制及时收回,有力保障了县域内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施特岗计划。自2009年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以来,金寨县招聘特岗教师1327名,在特岗教师分配设岗时,严格按照动态调整的编制数设岗,确保从教师初始配置上保证了乡村教师优先补充、按编补充,有力缓解了乡村教师紧缺和结构失衡问题。实施定岗招聘。为解决边远村小、教学点“人难派、人难留”问题,2012年开始探索“放宽招聘年龄、实行服务期限”等条件设置,每年定岗招聘村小(教学点)教师50名,全县单班教学点和边远村小学均实现了“每班最低1名公办教师”的目标。2016年实施教师定向培养工作以来,教育局积极争取县政府重视和省教育厅支持,3年共完成374名招生计划,实现乡村学校全科教师全覆盖。
建立交流轮岗机制。利用政策助支教。通过“三区人才”项目等,每年安排30名城区学校、优质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同时每年还安排一批城区在职或退休优秀校长到乡村学校任职、指导班子建设和新教师培养工作。强力推进超编学校教师分流。县管校聘促交流。激励与竞争配置城区师资。除受国家级表彰的教师外,农村学校教师进城一律实行公开选调;同时对连续两年校长量化考核优秀的,可根据城区学校班子配备需要,适当安排到城区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