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旁的春灌“新把式”

  新华社记者 孙清清

  在河南省杞县板木乡侯堂村一块高标准粮田里,小腿高的麦苗长势喜人,年近古稀的王敬龙老汉已经给自家小麦浇了两次水,尽管子女不在身边,昔日累人的春灌正因“新把式”变得日益清闲。

  刷卡、手机扫码电灌,这些“井口”旁的“新把式”正给农民减负增效,助力春耕保生产。

  谈起春灌“新把式”,王敬龙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浇地至少得三个人,一个人拉着机器,一个人拉着水泵,还得一个人“占井”,忙活一天浇不了几亩地,而现在他一个人就能搞定,不耽误儿女在外打工赚钱。

  侯堂村有1600多亩耕地,基本都种小麦。2016年以来,板木乡新建机电井350多眼,并已全部通电。现在的春灌,水管拉到地里,刷卡就出水,昔日春灌全家齐上阵的场面成了历史,电灌浇地省时省力省钱。

  今年,国网杞县供电公司在井井通电的基础上,向村民推广“互联网+春灌”新服务,直接把服务延伸到井口。农民下载国家电网公司的“电e宝”手机App,点击“智能缴费”中“井井通电”,扫描电能表上的条形码核对信息后,输入预交电费金额,确认用电即可进行灌溉。

  在河南省尉氏县门楼任乡周庄村,70多岁的周文峰正给小麦浇水。尽管已年逾古稀,干起活仍手脚麻利,他说:“你看,现在浇地一个人就行,省事,磁卡一刷,就出水,不再用手扶水管,不往身上溅泥水。”

  “电灌比以前用柴油机浇地快吗?”记者问。

  “快多了,用电浇地出水量大,我这7亩地5个小时差不多就浇完了,年前我浇了一遍‘越冬水’保墒,现在我又浇了两遍水。”周文峰说。

  “电灌划算吗?”记者又问。

  “当然省钱了,俺这一亩地之前买柴油最少得二三十块钱,还不包括修机器的钱,现在一亩地只几块钱的电费,老百姓得了实惠。”周文峰笑着说。

  作为留守老人,周文峰过去每到春耕时最头疼的是起早贪黑浇地,这种情况已经改变。2017年,国网尉氏县供电公司在该村实施“井井通电”工程,浇地全部实现电力化。现在,门楼任乡已有1455眼机井,抗旱变压器144台,“井井通电”变压器覆盖率达到90%。 (新华社郑州4月18日电)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探访北京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平谷区⊙浙江积极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体系⊙“刺绣车间”织就五彩脱贫路⊙“井口”旁的春灌“新把式”⊙做给大家看 带着大家干⊙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