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叶集区实施“六个行动”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蒋传佳 本报记者 储勇

  春暖花开,紫气东来。3月30日,叶集区第四届桃花梨花节热闹的现场外围,平岗街道五里桥村去年底刚刚脱贫的施善英老人在桃花盛开的果园地里,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我家老两口,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在村集体黄桃产业扶贫基地入股,每年分红1000多元,平常在基地干点轻活,年收入有15000元了,现在果园越办越好,俺年收入越来越高呢!”这是叶集区实施脱贫攻坚“六个行动”,着力提升脱贫质量,“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的一个事例。

  当记者迎着和煦的春风,走在叶集区孙岗乡长岗村平坦的道路上、欣赏漫山桃花、想象着硕果累累、大卡车上门收购鲜桃的场景时,其实在2016年前,长岗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受制于道路交通、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村民增收一度较为缓慢。尽管长岗村是一个非贫困村,但它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被忽视。2016年以来,累计800余万元财政资金投入该村,新修改造了多条村组道路,维修当家塘、新建抽水站,清理渠道,建起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同时,还实施了光伏扶贫、卷皮扶贫车间扶贫项目,村民的增收路径得到进一步拓展,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1.9万元跃至去年的16万元。

  近年来,叶集区将脱贫质量摆上了重要位置。该区以实施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增效行动、特殊群体关爱行动、边缘边远均衡行动、基层基础夯实行动、内生动力激活行动和防范返贫预警行动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定力,“写”好精准扶贫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产业为根破“增收瓶颈”

  帮扶关爱克“坚中之坚”

  叶集区平岗街道和平村的贫困户陈佑国,在多重政策帮扶下,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如今,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区里产业奖补政策支持下,他与华农种植合作社置换梨树,有了自己的梨园,再加上他闲暇时在产业扶贫基地务工的收入,家庭稳定年收入达到3万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叶集区以“江淮果岭”为平台,实施特色产业增效行动,通过推广“产业+就业+金融+旅游+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置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盛果期果园经营权,跟着大户学技术,以自主经营果园、空闲时间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建成“江淮果岭”核心区2.5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经果林产业扶贫基地。“江淮果岭”直接惠及该区500余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加收益4000—12000元(含果园务工收入)。

  依托“江淮果岭”这一产业平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不再是一句空话。对于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该区则针对性实施了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在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困难烈士遗属和烈士子女、困境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困群体摸底并分类建立台账的基础上,该区将其纳入“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的综合保障体系,并逐一落实帮扶关爱责任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写”好精准扶贫“后半篇文章”——叶集区实施“六个行动”提升脱贫质量纪实⊙春花烂漫生态园⊙独山红街民俗民宿特色文旅小镇项目正式签约⊙金寨上榜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霍山县集中开展整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文明种子播心田——裕安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孙云飞在市委配合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叶露中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暨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我市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农民工工资顺利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