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于民

  余尚流

  六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六安的魂。还岸于民、还清于民,打造河清岸绿、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生态文明建设之需,亦是城乡居民幸福感所依。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在水污染治理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区大堰河、凤凰河、大公堰等经过整治,一改昔日的黑臭而迎来新生,就是一个有目共睹的说明。但同时也要看到,与全市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还须继续努力。

  水污染防治攻坚重在治本溯源。污染防治知易行难,难就难在从根子上治理。治水必先治污,治污需要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从局部碎散治理转向综合、系统治理,因此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就一条河而言,要从根源上治理污染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是建设好沿岸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真正做到雨污分流和污水截流,确保污水处理正常有效、一点一滴都不乱排。污水治理,如果重治标不重治本、重一时不重长远、重面子不重里子,那么污染反弹只是迟早的事。

  水污染防治攻坚贵在务实、抓常。污水治理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整治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也不是开个会议、发个文件就能够落实,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这就要层层落实整治责任,明确整治分工,强化用结果说话的导向,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和执法,真正做到兑现奖惩、奖优罚劣。

  改善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文明和谐稳定。让我们携起手来,强化举措,补齐短板,着力塑造家乡之美。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水清岸绿生态美 六安做活水文章—我市积极加快水污染防治工作纪实⊙“破烂王”的逆袭⊙还清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