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健康脱贫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文/图

三的41200116.jpg

  想要去北京看病,名院名家可谓一号难求。对于贫困患者而言,除了一号难求,来去开销就让他们吃不消了。可如今在我市,患者可以不出县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问诊。这些,都是尤迈健康扶贫项目带来的福利。

  贫困患者家门口看大病

  “女性,58岁,贫困户,脑梗死、高血压病,患者能否进行颈内动脉末段支架治疗。”

  “稍后我们会为您预约专家,请他们会诊。”

  4月11日上午,在舒城县人民医院门诊4楼远程会诊中心,神经内科主任文见尚正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针对一例复杂病例,寻求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帮助。

  一直以来,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路上绕不开的“硬骨头”。“我们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了半数以上。尽管当前有很多到人到户的扶贫政策,但贫困地区的特殊情况,基层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造成了好医院好医生离老百姓还是很远的现实。”文见尚告诉记者,以前,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只能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车程虽不算长,但如果是急性病症,误了有效治疗时间是非常危险的。

  为扎实开展好健康扶贫工作,帮助贫病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救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7年8月份起,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卫健委指导支持下,北京尤迈慈善基金会开启了尤迈公益健康扶贫项目。经过积极争取,2018年,该项目顺利在我市落户,针对贫困群众中的患病群众,由尤迈慈善基金会出资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逾百位专家,通过网络远程“把脉”,免费为大病致贫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进行“大病再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

  远程医疗“治一人教十人”

  “打开软件,进入页面,登陆。”当天,在舒城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文见尚一边介绍一边操作。建立连接后,电脑页面上立即弹出一组视频窗口,一边是自己另一边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诊断专家管宇宙教授。画面高清,双方的交谈也清晰可闻。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建议完善双侧颈部血管彩超,了解双侧大脑血流灌注情况,左侧大脑中C7段是否行支架治疗需要神经外科及介入会诊......”经过细致诊断,详细询问、“查看”病情,管宇宙教授给出了诊疗意见。“有了专家‘撑腰’,今后我们给人看病也更有‘底气’了。”对于专家的远程指导,文见尚认真地做着记录。

  “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20%在农村,医疗资源分配极为不均。开展这样的健康帮扶项目,不花钱,又有资金资助,打通了国内顶级医疗专家与贫困患者‘最后一公里’,既是患者的福利,也是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采访中,市卫健委医政科负责人涂有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能减轻患者外出就医的负担,节约患者看病的成本,对贫困患者尤其明显;能把患者留在当地,做到“大病不出县”,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同时,在与协和专家的会诊交流过程中,通过实际病例“手把手”临床经验传授和技术培训,达到“治一人教十人”的效果,提高当地医院的临床诊疗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据介绍,在各县区卫健委和有关医疗机构的支持配合下,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家基层医院与尤迈慈善基金会建立了健康扶贫协作关系,开展远程会诊170例,病种涉及各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老年性疾病的康复等,实现培训基层医生超过240人次。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叶集区:四措并举抓党建促脱贫⊙相约众筹 助力扶贫⊙全面完成春学期教育民生资助⊙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平岗街道擦亮“六安好人”名片⊙推进企业培训 优化营商环境⊙多举措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互联网+”助力健康脱贫家门口挂上“专家号”⊙平凡中的美丽与担当⊙霍邱疾控通过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国考”⊙金安免疫规划人员齐“充电”⊙叶集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