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蜂王”到乡村当家人——霍山县与儿街镇凡冲村支部书记舒启勇的奋斗之路
本报记者 曹辰 汪娟
初春的大别山区,红花漫山,绿茶遍野,青山绿水间处处萌发着勃勃生机。3月29日一大早,霍山县凡冲村支部书记舒启勇就赶到村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于刚上任还不满100天的舒启勇来说,村支部书记这份工作承载着的不仅是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殷殷期盼,更让他离十多年前的那个梦想近了一些。
义无反顾的“辍学者”
1992年,刚刚初中毕业的舒启勇面临着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艰难抉择。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我和哥哥都上学对父母来说负担太重,而且哥哥学习成绩也比我好,他上学比我上学会更有前途。”舒启勇告诉记者。在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考后,让哥哥上学,自己去打工就成为了他的最终决定。如今,已逾不惑之年的舒启勇回想起当年的决定一点也不后悔。
辍学后的舒启勇跟着亲戚去过山东,后来又回到合肥,然后再去深圳,最终在浙江成家立业。从贩卖黄大茶到房产中介,再到贸易公司老板,艰难的创业之路让舒启勇感受了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也让他从一个懵懂的毛头小伙子快速成长为一个坦然从容的创业成功人士。
2013年,创业有成的舒启勇在浙江落户,专门从事布料检验生意,事业上的成功让舒启勇放慢了奋斗的脚步,也让他在空闲时多了一些思考。
“在浙江工作的时间长了,这里的农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展并行不悖,与家乡常年贫困落后的面貌形成鲜明反差。”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楼到农田,江浙地区城乡高度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让舒启勇萌发了回乡创业,改变家乡落后现状的意愿。
“甜蜜事业”的带头人
说起凡冲村的“甜蜜事业”,整个与儿街镇乃至霍山县虽不能说无人不知,但也能算是远近闻名。
2016年,踌躇满志的舒启勇回到凡冲村,继承起父亲的养蜂手艺,开始谋划起全村的“甜蜜事业”。
“凡冲村作为大别山腹地的典型山区村,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各类树木花卉种类繁多,这是开展养蜂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舒启勇告诉记者,早在浙江开厂期间,他就开始接触养蜂产业,还专门到位于湖州的养蜂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了学习,不仅掌握了中华蜜蜂的养殖技术,也深入了解到蜂业发展的思路和前景。
2017年初,舒启勇将家里老房子的宅基地进行翻修,并把家中原先承包的山场林地开辟出来,建立了养蜂基地,成立了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
“刚到凡冲村扶贫的时候,我们也犯愁,这个村虽然山清水秀,但是多年来没有产业支撑,打工流出人口众多,脱贫缺乏动力。”市纪委监委驻凡冲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闫贵安告诉记者。创业初始的舒启勇与初到凡冲村的扶贫工作队迅速达成共识:将凡冲村的养蜂产业打造成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