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禾与育人

  赵春

  院里有一片空地,一位邻居把它开垦出来,种上几种蔬菜。邻居非常辛劳,整天都在那么一小块菜地上忙碌——把淘米、洗菜的水攒下来,给庄稼浇上水,下雨天也不忘把地上的积水舀起来,浇到地里面。可是,邻居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庄稼株距留得太短,这样庄稼就不容易成活,即便成活了,也难以结出像样的果实,本来想广种薄收,到头来却颗粒难收。我问邻居:“你为什么不拔掉一些幼苗,让株距变长一些?”邻居苦笑:“我何尝没有想过,可是每每动手时,却又舍不得了——这些东西毕竟都是我亲手种下,一点一点养活大的呀。”

  古代拔苗助长的故事,直到今天仍被家长无数次地重蹈覆辙;而不为孩子的心灵保留“株距”的事情,也在为数不少的孩子们身上发生——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完这个特长班,又报那个奥数班。本来人的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已经不容易,可家长们却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全面成才”“全面成功”,或者一会儿想让孩子当“数学家”,一会儿要求孩子做“大作家”,一会儿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一会儿偏偏又让孩子做“美术家”……这些“望子成龙”“望女变凤”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只以自己的“长官意识”为“绝对标准”,而很少与孩子促膝谈心,更少关心孩子内心里的真实感受。

  种庄稼与教育孩子,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当家长们处心积虑地培养孩子这特长、那特长的时候,他们已经犯了与那个种庄稼的邻居相同的错误:不考虑孩子能够承受的最短“株距”,一个劲儿地将这个株距无限制地缩短,这样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能不能成人都是问题,更不用说成才了。

  庄稼株距缩短,会导致欠收;孩子心灵的“株距”缩短,则会使孩子难以成人成才。

  普天下家长们,当你们硬塞给孩子一件件乐器、一支支画笔、一张张试卷、一本本习题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孩子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填鸭”似的负担吗?教育孩子就像种田,固然不能荒废,但也不应该一味紧密地种苗,孩子这块“田地”大小和“肥力”是有限的,决不可能种下多少,就能收获多少。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教师要有“三敬”之心⊙种禾与育人⊙阅读习惯由晨读开始⊙“校长陪餐制”重在责任落实⊙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