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像故土一样广阔

  黄圣凤

五的8888.jpg

  《为故乡喊魂》是穆志强2013年秋天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6000余字,这篇文章在安徽第一届散文大赛中是六安市区域赛的一等奖,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获得省赛铜奖。

  立意:为故乡喊魂,不仅是喊故乡的,母亲的,也在喊自己的魂。如今人们缺少的是什么?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信仰,是魂。我们天天喊发展,喊GDP,喊教育……而就是没有喊魂。当一个人的魂魄回归到正确的位置,这个人才是健康的,才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

  章节:第一段写母亲为童年的我喊魂,第二段写故乡的魂,第三段写母亲的挽歌,第四段写的是新时期渐行渐远的故乡的魂。这些内容经过有机的构架,连串成片,让读者感受到,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魂魄就是本质和精神。穆志强的世界里,所有的文学情结,文学的营养,都来自故乡。而他担忧的是:我们的子女,我们的未来,还知道乡村的花草树木,庄稼、农具、村庄、沟渠吗?他确信,城里的月光一定不会有故乡的明亮。现代的人们已离自然太远,已经摸不到自然乡村的魂魄。而穆志强,他看到了这个危机。所以他要喊,孤独地喊,不停不休地喊、声嘶力竭地喊。

  情感:散文是需要用真情的,无论什么时候,真情都是文章的灵魂。穆志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母亲的一言一语一呼一吸,对老街的一角一落一拐一巷……用情极深,力透纸背,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居住在城里的人常常噤声,原因不必多说。很多人认为,对渐渐失去的东西,喊有用吗?对于已经转身的美好,喊有用吗?但如果我们连喊都不会了,连喊不敢了,我们还能守住什么呢?

  文风:穆志强自小生活在乡村,对乡村生活非常熟悉和热爱,乡村生活是他文学仓库里取之不竭的宝藏。“有事无事,呼朋引伴,在荒岗野地里乱钻,掏螃蟹,下黄鳝,逮青蛙,粘知了,摸鸟窝,扒红芋,泡凉水澡,偷生瓜梨桃,不管水深路野,不怕虫叮蛇咬,野小子无生无管,穷人孩子天养活。”这些文字就像他儿时玩耍时手边的石头子,伸手就来。

  穆志强是这样描写母亲喊魂的语音语调:“母亲喊着我的乳名唤我‘来家!’,父亲蹲在灶台后边拿着我的衣裳,应声说‘来家了!’母亲唤我说:‘碰见孤魂野鬼来家!’,‘掉进沟塘池堰来家!’,‘飘到荒郊野外来家!’。母亲的声音一声长一身短、一声高一声低,带着疑问,带着乞求,带着悲怆。”

  母亲的声音在中午的日头下,那么响亮,又那么悠长,声音带着尾巴,带着钩子,可以把丢在野外的孩子的魂一下一下钩出来,带回家。

  穆志强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依偎在母亲散发乳香的怀抱中,一动不动,侧耳聆听母亲深情地呼唤,不知不觉,我在呼喊声里迷迷糊糊睡着了。我梦见自己像一只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飞过放羊的河滩,飞过洗澡的池塘,飞过割草的荒岗。后来,我听见母亲的呼喊,我飞进自家的院子里,看见自家的草房,看见房脊上那蓝紫的炊烟。”

  是梦还是真,是实还是幻?作者感觉自己在天上飘,在飞,在由远及近,慢慢地,过了河滩,过了池塘,过了荒岗,跟着母亲悠长的呼唤,来到自家的院子里,来到房门口,来到母亲的怀抱。魂兮归来,这是对爱的奔赴,这是对母亲的回归。

  读者会渐渐走进穆志强的描述里,走进他的情感,走进他的生活,走进曾经的那一阵喊魂声。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穆志强:为故乡呼唤——县区文化巡礼·霍邱现象⊙为乡土立言⊙真情像故土一样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