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土立言

  徐航

  我非常喜欢穆志强的散文。

  穆志强的散文,真正是“乡土散文”,很多篇章字行之间,流溢着浓郁的血脉亲情之爱、故土眷眷之思和泥土禾稼的芬芳气息。我在编文艺副刊时,就编发过他的《故园入梦》、《故乡的春》、《早稻红》、《鸟儿栖故乡》、《永远的外婆》、《宝玉》、《母亲纺线线》、《青青六月唱山歌》、《童趣悠长的夏天》、《乡村的月亮》、《大路上走来我的父亲》等篇,至今心潮仍被深深地激荡。特别是《青青六月唱山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悠长,可说是散文精品。前几年,我参与市文史资料第一辑《六安沧桑》的编辑,又将这篇文章收入,想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穆志强的散文写得精炼、精致,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或大气磅礴、或古朴苍凉、或柔婉密致,或平淡悠远,令人读之,爱不释手。试看他写早稻红:“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新的早晨,向主人展示起妖娆妩媚的姿容:打着花骨朵儿的,一朵朵像玛瑙般的石榴米;含苞欲放的,像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眉心间点着的红红的‘眉眉俏’;成束儿的,犹如出嫁的新娘搽着胭脂披着绯红的婚纱;低头的,含情脉脉;昂首的,百媚横生。清风乍起,绿摇红飘,令人牵魂动魄,诗情浓浓。”再看他笔下唱山歌的年轻人:“男男女女,三五成群,一边手脚麻利的薅着秧草,一边四下里张望。健美的姑娘媳妇水汪汪的黑眸子散射着灼人的目光,扰乱了小伙子荡漾的春心,耐不住痒痒的嗓子,情不自禁的唱起……”他的另一类散文《流连兰亭》、《九华悟道》、《井冈山散记》等等,则又展示出另一番语言特色。

  穆志强散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恐怕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多读勤思。他读的书很多,而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读书》诗所倡导的,“既多又须择,储精弃其糠”。这从他的文章蕴含深厚,尤其是古典诗词的灵活运用可窥一斑。二是厚积薄发。就说对霍邱乡土的了解吧,穆志强真是既爱且深呵。他和文友编撰出版的《霍邱风情》,洋洋洒洒30多万字,确是认识霍邱山水、风物、人情的一部百科全书!而他诉诸笔墨又很慎重,出产不多,捧出的自然是精品。

  今天,《文旅周刊》拿出版面,对他进行推介,很对,很好。百闻不如一见,读者朋友们能从所中领略到他的风采。

  (本文有删减,标题为编者加)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穆志强:为故乡呼唤——县区文化巡礼·霍邱现象⊙为乡土立言⊙真情像故土一样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