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卫 本报记者 黄雪彦
走进陶传兵的养鸽场,一个13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一排排鸽舍整齐排列,鸽舍内数千只大大小小的鸽子让人目不暇接。“咕咕咕”,听着阵阵的鸽子叫声,陶传兵喜不自禁,在他看来,那就是“鼓鼓鼓”的意思,预示着他的腰包正不断地鼓起来。
肉鸽养殖摘掉“贫困帽”
陶传兵是舒城县张母桥镇冒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股骨头坏死外加计划生育后遗症,几乎丧失劳动力,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自己又没有什么手艺,家境非常困难。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在一次与朋友攀谈中,陶传兵了解到养鸽产业市场前景不错,考虑到自己有些养殖经验,养鸽出栏快、周期短,正是一个“短、平、快”好项目。
说干就干,2014年初,通过镇村干部协调帮扶,陶传兵承租了所在村民组1.5亩场地,建起了肉鸽养殖大棚。为了养好鸽,陶传兵坚持每天住在鸽棚,细心记录鸽子的成长情况。同时,镇农技人员经常上门指导传授鸽子的喂养、防病、治病、鸽棚管理等技术,并推荐他参加免费技能培训。
“每只鸽子一天要吃100克食物,成本才1毛多钱,每年可以繁殖6至10窝仔鸽,仔鸽出壳20天后就能上市。”陶传兵乐呵呵地说。
近几年来,陶传兵参加了多次技术培训,翻遍了几十本养鸽科技书,潜心钻研养鸽技术,逐渐从门外汉变成养鸽专家。在陶传兵的精心饲养下,养殖出来的鸽子不仅个大,而且肉质鲜美,深受顾客喜爱,每只肉鸽在市场上能卖到30元左右,效益可观。2017年底,陶传兵主动提出脱贫申请,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金融扶贫“贷”出致富路
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而且还要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共同致富。脱贫后的陶传兵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他想着扩大养殖规模。在一次与镇村帮扶干部上门走访谈话中,陶传兵说起了养殖场的目前情况、前景和发展难题,表达了自己想扩大养殖规模,但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通过交流,陶传兵得知自己可以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帮扶干部随即提议给他办个“户贷户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最高可贷5万元,贷款期限可达3年,且免担保、免抵押。
后来,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陶传兵向邮储银行申请了5万元的“户贷户用”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支行快速审核,很快发放了贷款。陶传兵利用贷款和自筹资金,进一步扩大了肉鸽养殖规模。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拼搏,陶传兵的养鸽场逐渐走上正轨,销路也越来越宽。
“如今,养鸽场由开始的每月出售肉鸽500余只到现在的每月出售肉鸽1000余只,一年毛收入15万元左右,除去引进品种,饲料等养殖成本,净收入八九万元,我们全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陶传兵激动地说,“我的家庭由脱贫到致富,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金融扶贫让我有了启动资金。下一步我打算再增加养殖品种,扩大养殖场,让村里更多的贫困户到我的养殖场工作,解决他们就业问题,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