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一公里”——六安开发区实施“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侧记

  本报记者 储勇 通讯员 王康奇

I一版MG_4896.JPG

  2018年底,深圳和弘科技智能家电项目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按照投资协议,该项目一期计划2020年7月底投产。由于投资规模较大,施工工期紧,自开工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周显松紧盯施工丝毫不敢懈怠。可不曾想,近期还是碰到了一个难题。“我们项目地块下埋有大约300米的高压线缆,如果不提前迁移,施工土建根本没办法进行,要是影响了工期,后面的投产时间也没办法保证了。”带着这个难题,周显松找到了牵头联系项目的该区招商部门,寻求解决的途径。

  该区招商局局长蒋小磊第一时间接待了周显松,听了他的“诉苦”后,蒋小磊立即赶往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查看。原来,这个问题还牵涉项目地块相邻的另一家企业——誉丰木业。“这条线缆是保障誉丰木业用电的,和弘科技智能家电项目地块原本是誉丰木业的预留地块,所以当初才会让高压线缆经过该地块,现在让誉丰木业来承担迁移线缆的费用估计不太现实,而迁移线缆还需与供电部门及誉丰木业进行沟通协调。”怎么办?难道要让项目施工停滞?蒋小磊迅速与相关部门协调会商,拿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第一时间提交至该区工委、管委决策。

  所谓“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着眼于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从2017年初开始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三重两上”指的是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重要遗留问题和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在这一机制实施框架下,园区的重大招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均实行台账管理、盘点销号,分层调度、联动推进,问题一天不解决,责任就会始终压在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责任人身上。

  “问题不解决,投资方着急,我们更着急。重大项目是我们开发区的‘生命线’,必须把这‘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一公里’,一刻也拖不得。”该区工委委员、项目组负责人张为民,在紧接着召开的“三重两上”项目例行调度会上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众人划桨好行船”,最终,由区财政拿出7万多元费用,区重点局牵头组织施工,几天时间就将这条10千伏、300多米的高压线缆顺利迁移入地。问题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这让周显松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通过“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落户该区的安徽人人福(六安)食品加工项目负责人王西平同样有切身体会。去年底,该项目在厂房建设中遇到一个问题:园区现有的主供水管道至正在建设的厂区之间有5米的距离。短短5米,因为不在项目红线之内,铺设管网的相关费用由谁出成了问题。通过“三重两上”项目调度平台获悉问题后,该区管委立即明确了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很快,延长供水管道的施工开始了,施工费用区财政掏了,不到1周时间,这“最后5米管线”问题迎刃而解。王西平说,他从中感受到了园区的高效与诚意,更增添了投资信心。目前,他紧盯着施工进度,对明年初项目顺利投产的目标信心十足。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市委常委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 ⊙叶露中在调研城区重点工程建设时强调强化项目管理 狠抓实施进度⊙金安区立足“四最”优化营商环境⊙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一公里”——六安开发区实施“三重两上”项目调度机制侧记⊙清明假期皖西博物馆游客增加⊙我市优化政务服务推动“严强转”落地见效⊙龙河路桥计划七月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