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服务“贴身”更要“贴心”

  韩秉志

  时值就业季,不少青年此时正在经历找工作的喜悦和烦恼。近日,人社部、共青团中央聚焦失业青年,决定启动“青年就业启航计划”,明确将16岁至35岁的失业青年请出家门,为他们提供一揽子就业帮扶服务。

  “将失业青年请出家门”,一个“请”字体现出政府对青年就业群体的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在推动就业优先的过程中,青年群体被视为重要且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据统计,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此时把青年就业群体放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是务实之措,也是必要之举。

  一个“请”字,还体现了政府引导青年就业观的“贴心”转变。与父辈“铁饭碗”时代不同的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实现自主就业。这些年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从过去“就业难”向“择业难”转变,“择业”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部门站在待就业青年角度,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需,扮演“就业之友”的角色,值得赞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毕业即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正在青年人中间松动,“慢就业”“错峰就业”等新观念悄然兴起。对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人来说,选择“延迟就业”未必是缺乏就业能力,也很可能是一时无法确定就业方向,或处于对就业岗位“眼高手低”的矛盾之中,或正在经历创业失败后的平复期。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引导调动其主动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国家发力让失业青年走出家门,有更多与社会接触交往机会,对青年积极就业观的养成非常重要。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广大中小企业和基层地区对宝贵的青年人力资源求贤若渴。不可否认,有些青年确实是囿于专业错位或能力限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然也不排除有的青年习惯了安逸生活,抱着“宁愿没事做,不去找工作”的心态,不愿走出家门。对待业青年来说,能力问题也好,价值观念也罢,计划的适时启动,都对他们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就业市场大有裨益。

  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出台,对政府部门如何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也是一种启发,那就是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就业观来开展工作。广大青年对“有好工作”的期待,对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公共服务,不是简单提供几条就业信息,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人感受,在服务方式上更加贴心。可以预见,随着时代进步,公共就业服务对象的范围将会更广,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将与广大青年的就业观念同频共振,最终让更多有志青年怀揣梦想,有底气去奋斗打拼。

 选择年月
<2019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断传承弘扬好六安红色基因 ⊙裕安区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磨子潭镇扎实做好城乡居保征缴工作⊙毛坦厂镇 “四到位”加强森林防火 ⊙早稻栽插忙⊙铺就乡村振兴坦途——裕安区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清明小长假 乡村赏春光⊙王厚江获全省关工“十佳五老”提名奖 ⊙青年就业服务“贴身”更要“贴心”⊙东桥镇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