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军
近年来,教育部门把研学游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后,研学游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面对广阔诱人的市场空间,如今有些旅行社、学校、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甚至其他机构或个人纷纷抢占市场,并推出了一系列研学旅游产品。随着市场的开放,“只旅不学”“走马观花”等问题也开始凸显,有的就是变成一次“跟团游”。
研学游,顾名思义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就是想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让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视野更开阔、境界更高远。既然要出游,就涉及到费用问题。然而,一些机构在组织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常有浮于表面的现象,从而出现了研学游走马观花,侧重只“旅游”不“研学”的情况。
在开展研学游过程中,“研学”是目的、旅游是载体。我们不能学而不游也不能游而不学。特别是有关研学游组织机构,要根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为己任,科学合理设计安排研学游项目,使学游相长、学游共进,努力实现“旅游+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研学旅行的目的与初衷。
莫让研学旅行变成“跟团游”,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我们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我省去年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刹一刹那些借研学旅行之名,行高价旅游之实的歪风邪气,别让研学游走了形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