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事 谈真情 话前景——我市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助脱贫·创文明”专题宣讲侧记
彭国印 本报记者 张静
2月26日,裕安区扫黑除恶宣讲活动在城南镇渡槽村启动。3月26日,金寨县斑竹园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讲“话变化,感党恩,勠力同心奔小康”宣讲会。3月29日下午,市检察院前往金安区横塘岗乡开展扫黑除恶专题宣传活动……这些都是我市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等为主要内容,聚焦基层群众理论需求,组织巡回集中宣讲和灵活的百姓宣讲、艺术化宣讲等活动的一个个侧影。
真人真事引导干群凝心聚力
早在去年年底,安徽省“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工作培训动员后,我市便明确由市委讲师团组成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启动宣讲准备工作。今年1月初,全市专题宣讲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暨启动仪式举行,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宣讲活动进行部署,制定专题宣讲提纲,在组织实施上抓好统筹。
讲述一个个感人的先进事迹,分享一段段精彩的帮扶故事……3月4日至8日,我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巡回宣讲活动举行,通过各县区设立主会场、乡镇设立分会场的巡回宣讲形式,宣讲团14名成员用真人真事和鲜活经验,展现了我市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果,也教育和引导了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据了解,在开展宣讲活动中,针对市情实际和中心工作,我市着力在拓展宣讲主题上动脑筋,做好结合文章。基于六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阶段,延伸出“助脱贫”主题,以激发贫困群众的精神活力、激活内生动力。考虑到六安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周期年,推动“五大创建”、建设乡风文明,把“创文明”作为宣讲主题之一。“宣讲主题的拓展,更好地贴近了基层群众生活,对接了他们的理论需求,为推动专题宣讲活动走深走实、有力有效提供了保障。”市委讲师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推动专题宣讲走深走实更走心,我市按照“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标准,以志愿服务形式组建宣讲队伍。其中市级宣讲以志愿者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选拔了80人,组建了领导干部宣讲团、理论骨干宣讲团、青年宣讲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团、文明创建宣讲团、红色宣讲团、艺术化宣讲团和扫黑除恶宣讲团8支宣讲队伍。原市委党史研究室抽调红色研究专家骨干,组成宣讲团赴县区巡回宣讲,打造了一支“红色宣讲轻骑兵”。霍山县组建了领导干部、巾帼、劳模、老干部、道德模范等12支宣讲团共计102人宣讲队伍。
群众化语言提升宣传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宣讲队伍积极在宣讲形式上创新。市扫黑除恶宣讲团创新利用“三句半”形式开展宣讲,皖西演艺公司编排了庐剧小戏《健康扶贫路上》、小品《扶贫先扶志》、男女合唱《不忘初心》等节目。各县区宣讲队结合春节期间的“农民村晚”、农村文化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戏曲、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文艺演出形式。以文学艺术上的小加工,演绎了创新理论的大道理,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让老百姓在寓教于乐中接受了党的创新理论熏陶,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今年1至2月,市检察院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参加宣讲团,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开展扫黑除恶专题宣讲活动,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就黑恶势力的定义、专项斗争打击重点、检察机关在专项斗争中的职能、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方式以及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具体情况等内容向基层群众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介绍。城南镇渡槽村群众听了宣讲后纷纷表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也积极表示要参与到扫黑除恶斗争中。
用典型事例摆事实和讲道理,以鲜活经验增进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各县区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为舞台,以群众化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口,真正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能领会,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大提升了我市专题宣讲活动宣传实效,目前已开展专题宣讲1230多场,累计受众近10万人,做到“举旗帜”有新高度、“送理论”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