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红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听闻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这位说古道今、谈笑风生的老爷子,怎么就离去了呢?
大伙都很遗憾,说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说从此世间再无下回分解。这么多年,很多艺人离开,我都没太在意。而单老,却给我很大触动,我是听着他评书长大的。他沙哑的嗓音带着磁性,对故事的叙述曲折引人,里面人物的塑造自成一家。不管你干什么职业,文化程度多低多高,都能听懂他的书,听着听着便上了瘾。
读小学三年级,我第一次知道单田芳这个名字。那时,庄里黄爷爷给我一台旧收音机,晚上偶然听到单老讲《封神演义》。我纳闷,一个老头子声音,怎么名字有个“芳”字?我感觉这是女人名字。其实这是艺名,他原名叫单传忠。听完这部,用了大半年,我记住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师兄弟,以及他们徒子徒孙。有时杂音太大,就拍打收音机,凑近耳边听。忙收音机,往往晚饭都搁在了一边。
四年级又听起《铁伞怪侠》,讲岳飞儿子岳霆避难、报仇的事,用伞做武器确实很怪。班上有几个同学,也爱听单老评书,晚上听了,第二天在一起议论,谁好谁坏。我们会模仿生气时单老的语气,“唵……”尾音拖得像波浪线。有同学疑惑,单老说书是捧着现成的书读,还是光凭一张嘴讲呢?当时以为照本宣科,后来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五年级,电台有了调整,本来晚上八点播评书,改成中午十二点四十多,夜里九点半重播。当时听《少帅春秋》,暑假听一部分。读初中中午在学校吃,没有听的了。好在学校附近有个修自行车的铺子,老板也爱听,我们就在播评书的那个点儿跑去修车铺,断断续续把那一部听完了。有时老板不在,晚上在家里补听,听完也就熬夜了。有个同学常说,开始是在听,听着听着睡着了,结果收音机放个一夜大通宵。
初中我陆续听了《童林传》《曾国藩》,大部分情节忘了,记得一些细节。如童林爱赌钱怕爹管教,就把爹的辫子用绳子拴在床头。曾国藩爱书,看到茅坑有张兵法字迹的纸,就叫那个解大便的士兵把这张纸捞上来洗干净。还有个人,教人练飞刀,飞刀拴在绳子上,让它来回晃悠扎自己,从一把到两把,最后好多把从四周向身子扎来,徒弟一把没接好慌了神,身子被扎成了“刺猬”。这人很后悔,当初应多讲一句,接不了赶紧把身子蹲下来。
九八年暑假,我在家听了十几回《三侠剑》,而后读师范,就没机会听了。但我对这部印象很深。胜英老明公,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总镖师,为人厚道,仁义双全。他有个弟子,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铁霸王、天下第一的英雄、金头大老虎贾明。他说天要有把能把天揪下来,地要有环能把地拎起来。看长相,矬古仑墩、墩古仑墩、轧古仑墩,墩得不能再墩了;脸上大麻子套小麻子,小麻子下麻子仔,麻子都安家了;头上扎个冲天杵小辫,小辫系着红头绳,拴两枚铜钱,一晃叮当直响。他罗圈腿,烂眼圈,腆着草包肚子,说话嗓子眼里像卡着块烂肉。人物描写到了极致,天下绝无第二个。
胜英还有个弟子,“干巴鸡”杨香武。爱使和修脚刀差不多的小片刀,没三块豆腐高,切巴切巴不够一碟子,摁巴摁巴不够一盘子,狗油胡七根朝上八根朝下,说话尖嗓门,一肚子挤不尽的坏水。这位,在单老书里倒有好些相似。像《三侠五义》里翻江鼠蒋平蒋泽长、《隋唐演义》里小白猿侯君机、《明英烈》里小矬子徐芳、《清官册》里小脑袋瓜赵毕赵连城、《童林传》里病太岁张芳,都是“机灵鬼儿透亮呗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的典型。
单老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白眉大侠》里的房书安。这人没鼻子,未曾说话之前先运气。他改邪归正,能屈能伸,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干佬徐良。诙谐中充满智慧,别人不愿干、不敢干、干不了的他都能干,和《隋唐演义》里程咬金有一比。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在单老心中也有地位。一四年初,单老在微博中说,准备拍《童林传》电视剧,问主人公谁可担任。有网友说憨厚朴实的大老杆,大衣哥朱之文可以演。
与人物一样精彩的,是单老表述特有的口头禅。有人问,“你是哪根葱,装什么云南大瓣蒜”“别卖不了的书该,在这戳着”,里面大瓣蒜和书该是什么。我曾总结好几页单老语录,后来网上一搜,原来早有人总结了。现在随口就能说几条经典,如仨鼻子眼多出这口气,时也运也命也,比秃尾巴狗还横,茅房拉屎脸朝外的人,人的名树的影,较丹田一练混元气,野鸡没名草鞋没号,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上一眼下一眼看了七十二眼,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
单老说了一百多部历史、公案、侠义故事,古今皆有,也没忘说自己。76岁他说了自传体的《言归正传》,回忆一辈子,包括生活、学习和从艺经历,磨难占了大半生涯。父母都是艺人,他从小接受熏陶,而后登台表演,一步步走向成熟,驰名大江南北。他读小学打过日本学生,偷过父亲朋友家望远镜,玩过父亲另一位好友给的真枪,这些都成为难忘的记忆。
“你有个美丽的妹妹,一两岁就走了。奶奶对你特别好,抗战逃难你差点饿死,奶奶在你身边,奶奶走时你却不在跟前。父亲走后骨灰盒你带了好几年,最后埋在清皇陵墙外,原有一棵大树记号,几年后树都大了,也不知坟在哪了。老伴比你大好几岁,跟你下村做牛鬼蛇神好些年,没怎么享福也走了。”这是听《言归正传》后,我写下之前不曾知道的单老苦痛。
单老一生坎坷,母亲和父亲离婚,对他打击很大。考上大学,放弃了。文革站错队,成了造反派,在杜达莲泡掏粪坑,尝到大粪味道是咸的。折磨中满嘴牙被打坏,后来安了假牙。磨难中他坚韧挺了过来,迎来新时代,他感慨万千,加倍奋发。又是一番曲折,终于上了电台,让声音从鞍山传向全国。他也是有生活品位的人,评书之外,拍过电视剧,老了爱上旅游和看韩剧。
听了单老那么多评书,免不了收藏他出版的书籍。师范读书,在校东门旧书店看到一本《三侠剑》下册,八七年内蒙古少儿版的,原来口耳相传的声音也有底本,很惊喜买了下来。那本没有封面,我粘了个封面,在扉页凭想象画了幅胜英头像。零九年在无锡南禅寺买了本《童林传》前传上部,后来在网上配齐了这两部,又买了《续三侠剑》《七杰小五义》《连环套》《薛仁贵征西》等,都是八十年代出的。不过有些书依旧不全,缺本要么太贵,要么都是新书,少了老版的味道。在书中看到单老照片,总有一支烟夹在指间。我猜想他烟瘾不小,说书时站在他身边,能闻到烟味。
饮水皆存单老书,生当公案剑侠图。从今难续听分解,掩面能开半场无。15日,单老告别仪式上,很多书迷为之送行。当晚,我打开单老微博,发现继续在更新,是女儿单慧莉接过了重任。单老自传中,说慧莉和他一起沿街卖水泡花,尝尽艰辛。“父亲是在沉睡中走的,没有痛苦,安详而逝。父亲一生以声动人,却走得无声无息。”“父亲走时唯一的遗憾,是自己还有几部长书没有录完。言归正传却无下回分解。”女儿13日晚发的内容,再次让书迷感动。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单老已向世界告别,我们耳畔却留下回味不尽的尘世乡愁。想起他声音,便想起捧着收音机的少年,想起老街晒着太阳听着评书的老人。今后,天上多了一颗拿着折扇、拍着醒木、沙哑有力地说着下回分解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