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除了传统的桃子、板栗、草莓等本地传统水果,一些种植大户开始瞄准市场需求,错位发展,一些原来不可能种植的“稀罕”水果品种也相继亮相,为茶谷增绿添彩。在裕安区独山镇双峰村的樱花溪畔生态农庄,已开始试种菠萝、香蕉、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这既是种植大户的市场竞争法宝,也是江淮分水岭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仙桃脆、板栗香、草莓鲜、葡萄甜……如今,漫步裕安江淮地段,青山绿水,瓜果飘香。在打造“江淮果岭”具体进程中,裕安区坚持接地气、接政策、接龙头、接科技、接高端、接前沿、接物流、接品牌,充分运用江淮分水岭地区盛产各类优质果等自然资源优势,更新发展观念,倡导先进理念,积极探索走精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江淮果岭”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幸福果”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放心丸”。
彰显优势打造六安茶谷
“鲜叶一上市茶草都卖到190元每斤,在以前是没有的;通过搞茶谷建设,我们冲的路修好了,山洪沟也整治了,现在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纸粘虫代替农药,也节省了成本,都是政府给的;还有举办头采节,好多游客也来了。”家住独山镇磨剑冲的匡大国说。
目前该区以抓基础促环境,抓产业促增收,抓节点促融合,抓创建促品牌,全力建设茶谷,实施生态保护,以双替代工程提升茶叶品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茶谷提档升级,打造成为“绿色生态谷、特色产业谷、旅游休闲谷、科技文化谷、扶贫富民谷”,真正实现五谷丰登。在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对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先进民营企业进行的表扬通报中,裕安区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荣列其中。
“六安茶谷的建设给我们沿线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我们合作社也是受益者,如今这片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长竹村号称驻驾湾,脚踩淠河水,仰望齐头山,对面就是金寨响洪甸,随着茶谷建设来旅游的特别多,茶叶也好卖多了。”裕安区华皖茶叶合作社社长黄明俊说。据悉,近年来,裕安区石婆店、独山、西河口三个六安瓜片核心产区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效益逐年提升。在茶谷建设实施中,裕安区立足资源优势,将茶叶、毛竹、油茶、果蔬、生态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借助六安茶谷平台,集人气,聚财气,为旅游发展添景,为绿色发展助力,“生态茶谷”已成为助推裕安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绿色茶谷走廊也成为六安众多旅游线路中火爆的一条。据初步统计,六安茶谷裕安段已帮助沿线近两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助力脱贫,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近1500元。
相得益彰推进岭谷融合
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品牌效益,有效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裕安区积极推进江淮果岭项目建设。该区按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游则游”的产业发展原则,以狮子岗乡3万亩桃园、江家店镇两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分路口镇万亩生态园林、独山镇万亩油茶基地、石婆店镇两万亩森林林场等江淮分水岭乡镇现有农业产业为基础,由林业部门牵头深入调研,组织专家高标准规划,突出一镇一特色、一点一品位,在茶谷沿线50公里范围内重点发展各类经济林果,配套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生态旅游休闲、拓展训练体验基地以及科研培训功能区、健康养生功能区等,着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现代特色休闲农业。
为促进茶谷果岭融合发展,突出茶叶主题,带动江淮果岭项目,借“船”出海,实现果岭建设与茶谷建设相得益彰。该区制订出台了《裕安区关于大力推进江淮果岭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江淮果岭建设与“一谷一带”建设紧密结合,把江淮果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江淮果岭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果岭建设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编制规划,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拳头效应,力争在栽种位置、生产方式上接地气;在选种、采摘、储存上接科技;在运输途径、竞争手段上接物流;在扩大规模、集约经营上接龙头;在营销策略、抵抗风险上接市场;在鼓励发展、得到扶持上接政策;在深度加工、品质提升上接高端;在稳定市场、可持续发展上接品牌,努力把境内江淮分水岭打造成绿色生态岭、产业发展岭、休闲观光岭、科技智慧岭、富民增收岭。
“六安茶谷建设是实现全市绿色发展重大战略的一项启动性、带动性工作,对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区委书记陈社教指出,裕安区将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提档升级”的茶谷建设目标持续发力,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推动力量,加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将六安茶谷建设与江淮果岭、美丽乡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集镇建设等有机地融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使六安茶谷与江淮果岭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扶持、一体推进,把“茶谷”和“果岭”这两大品牌打造成为裕安绿色振兴的“金牌银牌”,使之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真正实现助力精准脱贫,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