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杨






互联网+农业:种植户初尝甜头
去年,五里桥村采用“政府产业扶贫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下,30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在江淮果岭西段本村境内发展了黄桃产业扶贫基地,种植黄桃约65亩,成立惠众林果有限公司,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随着黄桃丰收,摆在大家面前是销售问题。“我们村的地理位置不是交通要塞,也不靠近交通要道,贫困户的鲜桃怎么卖出去?”
叶集区发展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信息化扶贫模式,帮了他们大忙。带着尝试的想法,他们开办了卖扶贫桃的网店,通过邮乐购、抖音等线上渠道,五里桥村品质优良的黄桃吸引了众多外地客,打开了鲜桃销路。“我们的黄桃销往四川、东北、海南等全国20多个地区,最高的时候一天订单能有100多单,共卖出了鲜桃2500多公斤。”村扶贫专干杨吉斌回忆起去年的线上销售情景,直说“没想到能这么好。”网上销售价格10元/公斤,是线下价格的数倍。这几天,他又忙碌了起来,因为今年将继续通过电商销售鲜桃,还扩展了销售的范围,“不仅卖桃,还卖桃树,顾客认购一棵黄桃树,待果实成熟后,可以收到不低于10公斤的黄桃。”记者在该村的网上商店内看到,3月12日就已经有人下单认购黄桃树了。才上线不到一个月,订单纷至沓来。
通过电商平台,村里扶贫基地的黄桃卖出去了,还卖上了好价钱,贫困户增加了收益。通过互联网+,增强了脱贫信心的村民施善英告诉记者,自家流转土地的一年收入有6000元,平时在桃园里干干除草、蔬果的农活,一天能有70元的收入,再加上卖桃子的收益,日子红火起来了。
村扶贫工作队的探索并没有止步,鲜桃销售受季节影响,且有一定的运输损耗,都可能影响到种植户的收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如何更好融合线上线下,保障种植户持续增收,在脱贫之后走上富裕之路?扶贫工作队又行动起来了,他们考察罐头厂、搜集黄桃深加工市场信息,几番对比之下,刘辉告诉记者,当前水果加工成果干是一种趋势,考虑到黄桃基地的产量等多种因素,下一步除了拓展电商平台,希望能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线外,还计划着果干深加工。“我们自己买了其他牌子的黄桃干对比,又研究了烘干方法,最近买了台小型烘干机,用村产黄桃尝试,这不,工作之余在捯饬它呢。”
“平岗街道的电商发展目前处于全区前列,8个扶贫村都通过邮乐购、果岭汇等渠道开设了线上销售通道。在即将召开的市开茶节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的鲜桃还进入了‘六安名优特产专区’中,这让我们卖桃更有信心了。”平岗街道扶贫工作站站长彭良成说道。
扶贫萌妹子变身鲜桃“网红”
2018年6月20日,叶集区平岗街道办事处发布一条微信宣传片“我为平岗鲜桃代言”,经多家公众号及朋友圈转发,一下子“火”了。“火”起来的不仅是平岗鲜桃,许多人还关注影像中出镜的3位青春靓丽的姑娘。
“平岗,一个有风景也有故事的地方,空气中花香,芳草味弥漫,史河水载着绿色希望。花开蒂落,春往夏来,一方青草地,遗落的尽是丰收的喜悦……将最好的紧紧捧在心上,献给你,远道而来的客人。”微信宣传片中展现了桃花盛开的大地、果实累累的桃园,有真情地邀请,有青春逼人的3位年轻的姑娘。这3位姑娘是平岗街道办事处驻村扶贫干部:芮少菊、朱文静、朱莹雪。
这几年,平岗街道为了把贫瘠的江淮分水岭变成江淮果岭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桃、梨种出来了,怎么销售?怎么能卖上价?一直困扰着平岗街道的领头人。办“桃花·梨花艺术节”叫响平岗鲜桃的名气,一连几届。推出“众筹购桃,扶贫济困”,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户的桃子销售有着落了,那些种植大户、零散果农的桃子销路怎么解决呢?要实现桃产业稳定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众筹认领这个应急措施。这些又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
首先在桃成熟季节,开桃交易会。邀请外地果品销售商来品桃选桃买桃,让桃农们了解什么样的桃子能卖上价钱,什么样的桃子受市场欢迎。重头戏还请来果品专家,对十几个品种、几十家桃农、合作社种植的桃子现场测评,从果型、色泽、重量、甜度等多个指标打分,现场评定名次,推动品种提升换代。2017年度被评为“桃王”的种植户杨前发说,他种的“春雪”品种被评上“桃王”后,价格涨了又畅销。
有头脑的果农如王国本、朱启友认为,鲜桃集中上市,价格难免走低,又赶上集中采摘,用工困难。他们便更换品种,选择错时上市的品种,既避免了集中上市时价格走低的风险,又减少了用工的成本。
第二个大招是运用互联网传播迅捷的优势,用年轻人喜爱的移动阅读方式,学习微商的营销手法,找代言、打广告。请不起明星,就自己上,一线扶贫的村干芮少菊、朱文静、朱莹雪忙活起来了,写文案、定要点、找摄影、租服装、看场地。
微信宣传片一经上线,好评如潮,连她们自己也不相信效果居然这么好!富岗村支部书记刘维俊很诧异,在天气渐冷,桃子交易旺季结束时,仍接到咨询订购下一季桃子的电话。问及原因,对方讲“我是从朋友圈看到的,你们不是请了模特代言吗?”
今年“模特”队伍又扩大了,从3位扩大到7位,大家高兴地称她们“桃花仙子”。第四届桃花梨花艺术节各项活动都以“桃花仙子”为题。这7位同志除了驻村扶贫干部外,还有机关干部、学校老师。
“因为我们的代言,鲜桃多一条销售渠道,价格卖得高一点,农民的腰包就鼓一点,来游玩的人多一些,我们就开心了。”芮少菊、朱文静说道。
深加工+休闲农业:龙头种植企业忙转型
如果说五里桥村筹划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带给贫困户和农民增收,而位于和平村的华农种植合作社,通过科技支撑,正在积极推进梨酒、梨膏等深加工产业线和发展休闲农业的部署。
“华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立,还记得当年我从苏州回来到叶集考察时,平岗还很荒凉,也没有路,连车子都开不进来。乡亲们知道我是从六安来的,都很诧异,说‘你这姑娘怎么跑到乡下来了,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种成过什么东西。’”华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张应芝说,而如今荒岗大变样,成为了1000多亩的晚秋黄梨树园。在梨树园里转一圈,含苞欲放的梨花,远望一片雪白,夹杂几处清澈的池塘,成立了大别岗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种植黄梨、蜜梨、晚秋黄梨为主,整治岗坡、道路、水塘,安装实时监控器。开发农家乐垂钓及采摘等生态旅游项目,留出一个坡地用来建设儿童滑草场,劈出一块地,用于城市居民认购,实现居民自家菜园梦。现在前来体验赏花、摘果、农家乐的游客每年如约而至。这里是安徽省4星级农家乐,荣获省森林旅游人家、市乡村旅游创客扶贫示范基地等荣获称号。
当前,作为一家当地龙头企业,该公司正在谋划梨园的转型发展。他们制作的梨膏,由于货真价实,一出来就被朋友圈抢购一空。看到平岗桃梨果品产量越来越大,张应芝讲,酵素消费在海外及台湾很受欢迎,价值较原果提高上百倍。目前他们正在规划运用平岗盛产的桃、梨等水果建立酵素生产线,以发挥科技作用,深化农副产品和乡村游的附加值。依托省农科院、皖西学院等高校打造科技团队,定期休耕育林,改良梨品种,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生态旅游项目。
“生态饭”助力脱贫攻坚
3月23日,与叶集一河之隔的河南省固始县曹先生带上家人与朋友们一起,开上几辆车特地来到平岗街道尧岭村桃产业基地赏花。他感慨道:“这几年,年年在这个季节,带上家人来这里赏花春游。”
眼下,不少农村都在努力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叶集区也不例外。以平岗桃、梨产业为支点,加快了叶集脱贫致富的进程。3月21日,丰硕园家庭农场内的桃树林中,已有部分桃花争相开放,朵朵盛开于枝头,如一片红霞。通过流转土地,桃园务工等方式、已经顺利脱贫的村民沈厚萍望着桃园,对记者说:“再过几天来玩的人肯定多喽。”
种植大户王国本原本从事水果生意,2012年他成为第一个在岗地种桃子的人,牵头流转农民土地,和自己兄弟姐妹一起种了近800亩桃树,从田间管理做起,全国各地跑销售,慢慢摸索出一条经营之道。而他的扶贫桃产业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之余,满山桃树也成为当地乡村游的一景。
“以前这儿全是荒地,村民偶尔种点山芋、花生,其它的,种了也长不好。”沈厚萍说。她将自家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王国本,平时在园内疏果、摘桃,一天收入80元,一年下来,土地流转金加上务工费,能有7000、8000元收入,如今她家已经光荣脱贫。如今,荒地变身桃园,每到开花季节,一波一波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游玩拍照,亲子休闲。平岗街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庆华告诉记者,目前江淮果岭主路线两侧土地进行土地流转,已流转近1万亩,主要种植黄桃、千玥梨、猕猴桃等果树,引进大户10户,投资约1800万元。昔日荒岗薄岭,现已成为目前我省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处连片果园。建设果岭休闲观光、自选采摘、农事体验、健康养生等旅游休闲基地,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园、避暑农庄和乡村田园综合体。通过桃花.梨花艺术节、采摘节、鲜果交易会、优质果品评奖大赛等各类节庆和评选活动,由点到面,拓展开来,推介具有叶集特色的旅游产品。各种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平岗鲜桃的知名度、美誉度,也提高了平岗鲜桃的价格。为适应游客需要,果农们不断地更新品种,做到春有春桃、夏有黄桃、深秋有冬桃、晚秋黄梨。去年深秋,果园迎来了来自全国几十家地市级党报记者采访报道。现在每年来平岗游客达到1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和周边旅游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让农民吃上了“生态饭”。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贫困户和农民的水果卖的出去,卖的上价,增加他们的收入,增加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所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平岗街道扶贫工作站站长彭良成说。
为此,街道扶贫工作站下了大力气。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村集体、龙头企业、村能人大户带头作用,通过“村集体+贫困户+基地”、“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及一系列奖补政策扶持,贫困户可流转土地、家门口务工,跟大户学技术、学管理,为贫困户分担风险,塑造成功典型。“手把手地教他们,让贫困户能在前厅后院都能有务工机会。”彭良成说,比如摘桃、除草等活,一天工资是80元左右,剪枝、授粉等稍有些技术含量的,一天工资是130元左右。让贫困户们了解到,只要参与进来,就能有收入,就能学技术,基地也运转起来了。2017年8个扶贫村还建起了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整合扶贫资源,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
贫困户获得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同时也获得一技之长增加了收入,提振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合作社也解决了“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同时通过“社会众筹,爱心认领”的方式将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农产品向社会各界进行预售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扩大销售,保障了贫困户和合作社的稳定增收。比如每亩梨树可实现年收入6000元左右相比传统销售模式下每亩额外增收2000元。这种产业扶贫模式,真正实现了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双赢发展。
在平岗街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庆华看来,平岗创建一批果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相结合精品景点线路,形成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趣的江淮分水岭旅游特色,为产业走上现代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之路营造了氛围、增添了信心、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