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上的花甲巡河人

  本报记者 杨曦 黄雪彦

  一位花甲老人,自制两副竹筏,坚持义务巡河,打捞垃圾近万斤。这个花甲老人就是舒城县南港镇石头村的李其柱,是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退伍军人。“我从小生长在这个地方。这几年我们村美丽乡村建设得红红火火,环境越来越美了!作为村民,我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环境。”李其柱告诉记者。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那一年李其柱所在的石头村被列为全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点。这一年,石头村总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通组道路畅通、村民活动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建厕、生态停车场、河沟疏浚清淤、绿化亮化、房前屋后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拆危拆旧“十大工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石头村地势较低,一到下雨天,西衖街道河周边和上游山间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垃圾就顺流而下,这给当地村民的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冬天还好,到了夏天,如果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河道两边臭气熏天。”石头村党支部委员胡本品介绍说。

  据胡本品介绍,由于河道既长又宽,且常年水深保持在5米以上,所以河道的清理难度较大,这也是该村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其柱主动找到了村里,表明了他愿意义务清理河道的想法。“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政府为我家办理了低保和残补,还帮助我申请了低改茶园项目以及金融小额贷款,现在我家脱贫了,理所应当回报社会。况且我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和老党员呢。”说到义务清理河道的原由,李其柱如是说。

  说干就干,2018年5月,李其柱独自上山砍伐了几十根毛竹,接着又一根根地搬到家里,打磨、接绳、捆扎,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自制了2副各1000多斤重的竹筏,从此,开始了义务巡河路。

  3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李其柱家,刚刚午休后的李其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老伴倒的茶水,只见他套上高筒靴、拿上竹撑杆、操起垃圾网兜便出了家门。

  当前正值春季,西衖街道河河岸边青山翠柳,记者跟随李其柱,路过一条铺满石子的河滨小道,不一会便来到了李其柱放置竹筏的地方。“因为河道比较长,中间有拦水坝,所以一个竹筏放上游,一个竹筏放下游。”李其柱边解释边收锚,六七米长的撑杆轻轻一撑,竹筏便向河中央驶去。“从岸边看河面比较干净,只有身处河面才会发现垃圾。比如装了东西的塑料袋就不会完全漂浮在河面上,但是手伸进水里就能捞起来。”说着,李其柱便徒手从水里捞起个泡沫块,扔进了船上的垃圾网兜。有的体积大一些的垃圾竹筏放不下,李其柱便把垃圾运到河岸两旁的固定地点,由专人进行运输处理。而遇到一些腐败的杂草和动物尸体则用撩钩耙至岸边,有时还要挖坑掩埋。

  上午走下游,下午走上游。一般来说,李其柱每天要穿着套鞋,沿河划船两公里。当天从下午2点到6点,李其柱便在河里捞出了200斤左右的垃圾。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凝聚五大力量 聚焦五大目标霍邱今年力争高质量“摘穷帽”⊙叶露中在裕安、霍邱调研时强调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即将排练⊙我市对“严强转”专项行动开展综合督导⊙竹筏上的花甲巡河人⊙互助社助力乡村脱贫⊙金寨县盯住具体问题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